当前位置:
首页 
> 市情 > 历史文化

秦人的崛起

来源:宝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19 10:53 浏览次数:

凡是来陕西的游客,必去的景点是西安临潼区的秦始皇兵马俑,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代表着秦人一路从西,东进而来,浩浩荡荡,一往无前的崛起精神。

秦是一个古老的部族,经过历次的迁徙,秦人到周孝王时期,大致生活在今天宝鸡“汧渭”一带。秦人的先祖非子善于养马,这位“弼马温”得到励精图治的周孝王的重视,因此秦人在关中西部得到了一处发展故地。但秦人得到关中,则缘于宗周的衰落。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与褒姒被犬戎杀死在骊山,周平王见镐京残破,于是东迁洛邑。这个时候,秦襄公派遣大军护卫周天子,把这个受到惊吓的新天子伺候得非常周到,于是平王临行之时,给秦襄公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周天子说:“犬戎凶恶无道,掠夺我们岐、丰的土地,只要秦国能攻打并赶走西戎,就可以占有那些土地。”虽然是一张空头支票,但对没名没分的秦来说,无疑获得了周天子的尚方宝剑。从此秦开始正式立国,和当时的中原文明大国齐、晋互相交往了。

春秋时期,秦国将都城迁到雍城,也就是今天的宝鸡凤翔。秦穆公即位之后,“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不拘一格用人才,虚心求教、励精图治。秦国在东进中原的崤之战败于中原霸主晋国,东进的战略企图不能实现的情况下,积极西进,秦穆公取得了“并国十二,开地千里”的巨大成功,秦国国力大增,他本人也被称之为春秋五霸之一。今天流行的一个词语“乘龙快婿”,就来自于《东周列国志》中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和萧史琴瑟唱和,夫妻和谐的故事。

秦国的崛起,在于一方面他们与犬戎等西部蛮族五百年的战争和大融合,自然保留了血腥和刚猛;另一方面,他们长期居住的关中西部地区,是宗周故地,浸润着周的礼乐宗法文化,因此秦人吸收融入了中原文化圈,而没有被当时的时代潮流所抛弃。

秦人的民族精神昂扬向上,我们从《诗经·秦风·无衣》可见一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种血缘浓厚、兄弟情深的深切之情,感人肺腑,也是秦国能够一路东进的精神所在。

战国初年,秦献公迁都栎阳,也就是今天西安市阎良区附近,到儿子秦孝公的时候,秦国面对“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落后局面,痛定思痛,孝公发布求贤令,希望招有才干的谋臣富国强兵。卫国的没落贵族商鞅来到秦国,经过商鞅几番试探,四见孝公,从此,君臣同心,商鞅在秦国掀起了一场长达18年的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核心是“农耕”“作战”,这是以法家的速成强国办法对秦国进行强化凝聚力的浩大工程,其实当时六国都在变法,但秦国的变法却能够最为深入,就是因为商鞅的改革是一整套完备的系统,而秦国的地理环境和政治气候都非常适应商鞅这一场深入骨髓的变革。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从战国初年的衰败之中变得强大起来,不仅从强大的魏国手中收复了黄河以西的故地,而且开始考虑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了。

从秦孝公,历经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到秦始皇嬴政,西汉文学家贾谊称之为“奋六世之余烈”,惠王虽然车裂了商鞅,但“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秦昭王之时,秦国更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等到嬴政在吕不韦的辅佐下登上秦王宝座,战国七雄的政治天平,已经完全倾倒在秦国一边。

秦国的成功,就在于海纳百川,客卿、异国人才都为秦所用。商鞅、范雎、张仪、李斯,都非秦人。秦国的成功,在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战国晚期波澜壮阔的七雄图强,以秦国的强大无敌于天下而落幕,商鞅给秦孝公确定的新都咸阳在渭河以北磅礴而出。

这段历史,贾谊的《过秦论》有很精彩的表述: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千古一帝秦始皇被无数人讲过,他是东方统一权力的巅峰,他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长城,却匈奴,功业可谓无与伦比,但另一方面,他横征暴敛,天下苦秦久矣,当时全国人口两千万人,仅仅修建兵马俑始皇帝陵就动用了70万人,这种先军政治,自然是民怨沸腾。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因为“不中呈不得休息”,所以有人说,秦始皇是被累死的。秦国二世而亡,与隋朝很像,秦号称遇到了“最坏的接班人”。秦始皇无疑是一个“超人”,但把一个政权的命运寄托在“超人”身上,一旦这个超人死亡,就意味着天崩地裂、人亡政息。

今天西安的曲江遗址公园邻处,就有这个秦二世的陵墓,其实,秦二世并不是完全昏聩,只可惜,他父亲的伟大功业,耗尽民力,到处是孤儿寡母的血泪,让他的宝座处在即将喷发的火山之上。

“秦”这个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持杵舂禾谷的样子,本义可能是一种“禾”名,可见,秦国以农耕立国,与周字大致都是农耕文明的象征。

如果说,周代表的是礼乐制度下的德政,而秦则代表着法治下的实力。所以说,周人“厚德载物”,秦人“自强不息”。

(作者,王向辉,就职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先秦史博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