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索引号:
发布机构:宝鸡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1-07-30 15:13:25
名  称: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有 效 性:有效 文  号:宝政发〔2021〕7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1-07-30 15:04:39 浏览次数:

解读链接:关于《宝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政策解读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宝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宝鸡市人民政府

2021年7月20日

宝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总体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实业立市、工业强市、质量兴市,突出政治引领、产业引领、创新引领、品质引领、项目引领、开放引领,实施“一四五十”发展战略,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十四五”发展高点起步、良好开局。

二、预期目标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项目支撑带动,力促经济平稳运行。一是高标准谋划项目。围绕“十个中心”建设,重点从“两新一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立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完善基础设施保障,统筹考虑现实基础、资源禀赋、发展需求等因素,谋划一批强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做实做优项目储备库。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落实市县领导包抓、每月督查通报、定期现场观摩等制度,健全常态化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强化土地、资金、环保、审批等要素和环节保障,及时办理项目手续,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以项目建设稳定投资增长。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企业债券等为重点,加强政策研究,精准对标,全力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县城排水防涝、农林水利、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冷链物流、农网改造升级和城网优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老工业地区振兴发展等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力争资金和项目占全省份额不降,确保年度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四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紧盯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动向,研究跟进具体落实措施。进一步健全全市经济运行月度研判和监测分析机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深入调研提出应对措施。做好政策发布和解读,稳定市场预期。

(二)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着力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落实“盯住运行、稳住生产、抓住市场、扭住转型”工作思路,优化对重点企业跟踪监测和协调服务,支持企业向改革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效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继续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巩固煤炭去产能成果,严防钢铁违规新增产能、“地条钢”死灰复燃、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深入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二是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实施工业强市“1459”工程,突出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装备,加快实施高品质钛及钛合金铸锭生产线、正威宝鸡新材料科技城一期、陕汽车架生产基地、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线、宝烟技改、钛金属新材料产业园、高铁电气装备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构建市场多元、协作配套的供应链体系,持续做实做优先进结构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优势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个千亿产业集群。三是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1+N+N”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发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和智能产品,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批研发平台,持续推进高新区全国“双创”基地建设,抓好高铁智能巡检系统研发、智能焊接机器人等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支持渭滨传感器、蟠龙高新区科创园等园区建设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编制《宝鸡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中国电子系统技术公司宝鸡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电子云西北节点项目落地实施。四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等领域,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新日股份新能源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创新药物研发及生产基地等项目,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推进5G网络建设和规模化商用,加速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互联网+”向“智能+”升级。年内力促一批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项目开工,夯实发展后劲。

(三)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挖掘激活消费潜力。一是促进传统消费升级。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全面落实中省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加快高新大都荟、新东岭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发展高品质、智慧化、融合型商贸街区。围绕陈仓老街、西府老街、新民路步行街等特色街区建设,丰富消费业态,加快提升夜间经济、假日经济规模。拓宽县域电商产业园、镇村电商服务站服务功能,挖掘县镇消费潜力。深化商贸主题消费活动,加大直播带货、网络推广力度,推进“电商进村”,支持更多农产品上网销售,推动宝鸡擀面皮、岐山臊子面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扩大文化旅游消费。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深化“旅游5+”战略,积极发展红色游、工业游、乡村游等业态,支持九成宫遗址、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二期、航天六院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凤县、太白县5A级县城建设成效,推进关山草原和“九龙山—大水川”创建5A级景区,嘉陵江源头、张载文化园等创建4A级景区。支持太白、凤县、麟游、眉县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消夏避暑经济、冰雪经济。三是支持发展新兴业态。坚持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扩大升级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培育养老、育幼、家政、教育、健康等新消费,支持金融、物流、商务会展、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宝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阳平铁路物流基地二期、华誉智慧冷链物流园等项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延伸。

(四)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为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制定出台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实施方案,围绕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等方面,列出政策、任务、责任清单,扎实推动落实。研究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具体举措,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围绕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十大行动”,支持推进30个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489个老旧小区改造,深化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加快实施东岭、卧龙寺、磻溪、神农等城市门户改造,以及千河大桥、行政大道东延、5座跨渭河大桥、中央储备粮宝鸡直属库搬迁、客运站疏解、市区智慧停车等项目,完成一批城市老旧道路改造提升。完善城市智慧管理,常态化开展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三是高质量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落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化”措施,加快推进“一县一业”,聚力发展富有竞争力的首位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大县、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名县。积极推动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抓好8个县城提质增效,提升县城承载功能。深化“百镇建设行动”,高标准打造汤峪、柳林、法门等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抓好凤州、常兴、周原等6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向开发区聚集,支持各类开发区、园区依托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增长极。四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完善防返贫预警监测与动态帮扶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大做强以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为代表的“3+X”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优质专用粮食、优质果品、高端乳业、绿色蔬菜、优质畜产品和区域特色产品生产基地,集中发展渭北塬区优质苹果和秦岭北麓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加快建设百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50万亩川塬设施农业产业带和50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推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300个。

(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建设对外开放通道。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发展大格局,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关环、麟法、眉太3条高速公路、蟠高快线及固陕路、省道222过境线建设,力争宝鸡机场年内实质性开工,启动鄠周眉高速建设,确保宝坪、旬凤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推动西宝高铁提速,开行陇海铁路西宝段“绿巨人”,积极推进陕甘川渝能源新通道、宝鸡北绕城高速、陇海铁路市区段南迁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推动外贸提质促稳。拓展宝鸡综合保税区国际配送、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业务,创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阳平铁路货运口岸建设,推动中亚货运专列常态化运营。深化“海外宝鸡”行动计划,支持重点龙头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贸易。精心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等重大赛事和重要展会,展示宝鸡对外开放新形象。三是持续扩大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围绕产业集群开展分类招商,扭住产业链、配套链、供应链实施精准招商,深化团队招商、平台招商、园区招商、协同招商,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增强招商引资落地率。特别是瞄准与宝鸡产业关联度高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切实提高招商成效。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全程网上办”和“最多跑一次”事项,加快“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土地、国有产权等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红旗民爆等企业战略重组。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有序推动市县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建设一批“十有”标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六)围绕“一山一水一平原”格局,促进绿色生态发展。一是狠抓污染防治。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措施,大力推进汾渭平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持续提高空气环境质量。落实河(湖)长责任制,扎实推进渭河干流及支流综合治理,积极争取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资金支持。抓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全面完成12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防控。认真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严格产业项目准入,加快推进小水电整治,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二是推进节能减排。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加强节能审查,严控能源消费总量,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双控”要求。加快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巩固提升清洁能源“双替代”成果。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三是开展绿化美化。积极实施城市绿荫行动,加快城市“口袋公园”、街头游园、天然林保护、渭河沿岸防护林建设,完成绿化造林51万亩。持续推进“森林四围”(围市、围城、围镇、围村),统筹开展城镇街巷、村庄庭院、河流湿地、道路渠系绿化美化,创建一批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

(七)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持续推动稳就业。以更大力度实施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十大行动,继续落实减负、稳岗、促就业措施,建立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一对一”帮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二是优化提升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基础教育脱贫成果,支持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统筹实施西安交通大学宝鸡基础教育园、陕师大蟠龙校区、宝鸡文理学院新校区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宝鸡技师学院、宝鸡铁路技师学院联合申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市公共卫生中心、市中心医院港务区分院、市中医医院分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水平。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启动实施“一县一书城、一街一书吧”工程。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养老托幼服务体系,加快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建设,探索开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着力做好“病残”“孤老”“弱小”等特殊群体兜底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四是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经济、资源、金融、粮食、能源等各领域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宝鸡。

(八)健全规划体系,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按照《宝鸡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要求,加快编制专项规划、县区规划,做好与市“十四五”规划的衔接,形成全市统一的规划体系,更好指导全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分工意见,科学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综合平衡,结合形势发展确定年度工作重点,明确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的责任单位和年度实施要求,确保“十四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头。

附件:宝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综合指标计划

附件

宝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综合指标计划

指标名称

单位

2019年

完成

2019年

增长(%)

2020年

完成

2020年

增长(%)

2021年

计划

2021年预计

增长(%)

一、宏观调控与经济调节








1.地区生产总值

%

3.5

3.3

6.5以上

一产

%

4.6

3.4

二产

%

2.1

4.3

其中: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

%

0.5

4.8

6.5以上

三产

%

5.7

1.7

2.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4.9

4.3

4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1

3.55

5以内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102.5

2.5

102.8

2.8

103.5

3.5

4.国际收支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83.98

33.3

78.6

-6.4

68.46

-12.9

5.国内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5.3

3.3

7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44.38

9.2

-11.3

7.5以上

6.地方财政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87.97

0.2

88.93

1.1

93.37

5左右

二、发展质量与效率








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

1.47

1.14

1.23

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3.19

13.93

3.53

10.66

4.2

18.98

3.技术合同成交额

亿元

31.57

32

32.4

指标名称

单位

2019年

完成

2019年

增长(%)

2020年

完成

2020年

增长(%)

2021年

计划

2021年预计

增长(%)

三、民生福祉








1.人口








年末总人口

万人

376.1

统计公报数

332.2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

2.城镇化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4.26

57.04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48.91

3.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446

8.3

36209

5.1

38743

7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094

9.7

14189

8.4

15395

8.5左右

4.保障性住房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万套

­—

2.9665

3.26

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1.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万吨标准煤

940.74

972

1004

2.每万元地区生产总

值能耗降低

%

2.41

0.01

3.3

3.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

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4.13

较2015年

累计下降19%

以省上下达指标为准

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4.32

较2015年

累计下降11%

以省上下达指标为准

5.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3.61

较2015年

累计下降14%

以省上下达指标为准

6.氨氮排放量

万吨

0.44

较2015年

累计下降11%

以省上下达指标为准

7.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5.21

较2015年

累计下降16%

以省上下达指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