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索引号: 010805451/2022-01670 发布机构: 宝鸡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2-12-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有 效 性:有效

宝鸡:接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2-12-16 08:47:01 浏览次数:
来源:宝鸡市乡村振兴局

时值冬月,走进眉县,这里的果农特别忙碌,一箱箱猕猴桃被运往全国各地,果农们脸上挂满笑容,这可是他们眼中的“金蛋蛋”。眉县猕猴桃栽培面积30.2万亩,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人均猕猴桃收入达到1.5万元,靠种植猕猴桃发家致富的农民比比皆是。

无独有偶,渭河北岸的凤翔区苹果红透了“脸”,苹果产业给凤翔农民带来希望。“每亩收入在1.2万元左右,最近还收到政府发放的有机肥,开心得很。”凤翔区范家寨镇的果农笑着说。

而这些,不是宝鸡的个例。纵观渭河南北、南山北塬,岐山县的“一碗面”、太白县的“高山无公害蔬菜”、千阳县矮砧苹果、陇县奶山羊、凤县花椒和林麝……这一个个农业项目,不仅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更是宝鸡人在实施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向前的“方向标”。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克服疫情影响,坚持苦干实干快干、努力干一起干,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以县域经济发展促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据悉,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81元,同比增长6.4%,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146元,同比增加1889元,同比增长15.4%,增幅全省第二。

紧盯重点  首位产业定准致富“方向”

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不仅是异乡游子心中的“家乡味”,更是宝鸡标志性饮食。如今岐山县把臊子面、擀面皮做成了“一碗面”经济,靠“面”致富的人越来越多。

岐山县凤鸣镇的岐稷隆盛农业生产基地,是岐山县“一碗面”经济专用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其中设施蔬菜135亩、露地蔬菜865亩,周围很多村民都在园区打工,年收入基本都在万元以上。

“我们把做大‘一碗面’经济作为引领乡村振兴、助推农民增收、推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坚持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去年‘一碗面’经济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名单,全年‘一碗面’市场总产值突破140亿元。”该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高山蔬菜是太白县县域经济中的金字招牌,每年到了蔬菜收获季,田地边停满车辆,菜一出地头,就被运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西安、上海、厦门、福州、长沙等地市场。种植高山蔬菜为太白农民人均创收8900元。

咀头镇塘口村菜农杨军明把13亩地流转给当地绿蕾现代农业园区,一年有13000元收益,同时他在园区担任技术员,每个月收入4000多元。“园区发展就是‘抱团取暖’,我是打工顾家两不误,今年上半年收入就有2万元。”杨军明笑着说。

因产而兴、依产致富,我市可以说是县县有首位产业、镇镇有示范点、户户有增收门路。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制定下发《抓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大力发展首位产业,推进县城与乡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据了解,前三季度,全市县域高质量项目完成投资2162.5亿元,完成率98.1%。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季度综合监测中,麟游、眉县、岐山、凤县、扶风5个县为A等次,陇县、千阳、太白为B等次。

“我们建好衔接资金项目库,将55%以上的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将30%以上资金用于支持县区发展首位产业,加快推进‘一村(镇)一品、一县一业’。”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渭北塬区优质苹果、秦岭北麓优质猕猴桃两大果业带,果品面积141.5万亩,蔬菜面积69.8万亩,其中太白高山蔬菜29万亩,面积全省最大,扶风、凤翔、陈仓3个县区入选全省关中西部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县。

与此同时,奶山羊存栏101.6万只,今年上半年全市奶类产量25万吨,同比增长8.9%。千阳苹果、陇县和千阳奶山羊、眉县和岐山猕猴桃分别纳入国家黄土高原苹果、关中奶山羊、秦岭猕猴桃产业集群。

首位产业多点开花,让宝鸡人在乡村振兴中“大展拳脚”、铿锵前行。

把牢底线  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家门口工作还是挺方便的,离家近,工资有保障,也能照顾上孩子和老人。”在凤县县城一家饭店工作的服务员张晓娟告诉记者,她以前在北京工作,因为疫情原因,今年过年回到老家凤县就不想再出去打工了,刚好听说这家店招人,她就应聘到这里上班,从4月份开始,每月工资3000多元,挺好的。

让普通百姓端稳饭碗、鼓足钱袋,这是防返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具体体现。今年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07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登记失业率2.39%。

前不久,渭滨区卫健局给该区乡村振兴局发来一份通知,称监测到该区高家镇晁峪村一脱贫户近期有住院记录,建议防返贫监测网格员重点关注。

接到信息后,负责该村的网格员立即前往其家中了解情况,并及时帮助其解决生活、住院报销等事宜。

脱贫不脱帮扶,致富不能掉队。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渭滨区在认真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改进,构建了“四网联动”精细化动态排查、多措并举精准化即时帮扶、“三级协同”高效化解除风险的“三步走”筑牢防止返贫底线监测帮扶工作模式,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

像渭滨区一样,我市各县区在乡村振兴中都把动态监测防返贫挂在心上、付诸行动。金台区结合辖区实际,探索建立“3335”机制助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走深走实;扶风县探索建立的“4533”工作机制,破解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难题;眉县采取“铺设宣传舆论网、坚守监测主阵地、筑牢返贫防火墙、建立机制保障堤”四大举措,全面筑牢防止返贫致贫“堤坝”,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决做到把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致富路上不掉队,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宝鸡人做得坚定且自信。

乡村建设  好环境为乡村振兴提成色

当行走在西府大地广袤的农村,乡村美景随处可见。蜿蜒整洁的农村公路连通四方,青砖白瓦的农家新居错落有致,炊烟袅袅随风飘舞……顿时让人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

乡村要振兴,环境必先行。今年,陇县天成镇张家山村把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投资280多万元对村内的荒坡、荒地、河道、河滩进行了全面治理。

“我们新建广场一座,建成水面14处,栽植芍药、牡丹等花卉苗木36000多株,绘制文化墙2000多平方米。”张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虎自豪地说,村上现在越看越像大花园,美着呢!

乡村治理,思路决定出路。今年,千阳县在实施乡村治理中,先后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巩固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村级自治体系建设、农村“三变改革”工程等。“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行‘群众报单、社区派单、部门统筹、干部接单’的服务机制,推动基层党建、网格治理和‘三治’有机结合,实现治理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千阳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垃圾处理属于“老大难”问题。今年,眉县投资2450万元新建日处理能力25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2座,新建农村生活垃圾焚烧站5座,达到日处理生活垃圾80吨能力;又投资2.3亿元建成低碳环保的生物质颗粒新型燃料场,年回收利用各类农作物秸秆3000余吨,有效解决了生活垃圾、秸秆焚烧乱堆乱放等问题。

好环境为乡村振兴提成色,乡村治理让新农村有了新气象。宝鸡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从容运笔、加速前行,接续绘就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