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6011927R/2023-00858 | 发布机构: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
生成日期: 2023-08-11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有 效 性:有效 |
类别:A
签发人:赵海斌
宝农函〔2023〕131号
边剑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提案》(第339号)已收悉。非常感谢对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心和关注。现就提案建议答复如下:
提案指出了当前农民收入总体水平还不高,持续增长动力还不足,区域农产品规模化发展优势不明显,不能在相对过剩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一体发展,在助力农民增收上能力不足,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力度仍应加强,职业农民的技术培训、技能提升方面还有差距。提出了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自主发展产业、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政策兜底、建立长效机制等建议。针对这些问题和建议,我局由主管领导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提案中指出的问题客观准确,提出的建议也切合我市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省市农业农村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聚焦全市“一四五十”战略和“十项重点”任务,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稳定生产保供给、促增收,粮食实现“十九连丰”,特色产业质效提升,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民增收势头强劲。2022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421.8亿元,较上年增长4.9%,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245.5亿元,较上年增长4.8%,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5元,较上年增长7%,增速位居全省并列第四。
一是抓优队伍建设促增收。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首要保障。实施头雁优化提升计划,通过“菜单”点学、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增强村干部带头致富的方法和本领,依托高素质农民教育,每年按照20%的比例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教育培训,探索培养了一批本土化的集体经济发展专业人才。同时,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党组织与村级班子有效融合,全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占比达99.6%,一大批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乡村人才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领头雁”。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促增收。自2017年3月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我市积极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健全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制定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宝鸡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关于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关于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提升粮食产能促增收。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一稳三提”行动(稳面积、提单产、提产能、提效益),全年粮食面积455.19万亩、总产146.73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0.92%和1.13%,新建成高标准农田30.4万亩,其中示范田8.3万亩。加快“吨粮田”建设,“吨半田”示范点最高亩产1565.42公斤,在全省率先实现“吨半田”。在产量和价格双重上涨驱动下,粮食产值较上年增加77451.85万元,亩均增收171元。
四是做优特色产业促增收。实施果业提质增效“五项行动”,改造提升老旧果园15.7万亩,全市水果产量157.13万吨,比上年增长6.4%,产值122.01亿元,平均每亩果园增加产值1263元。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建成岐山“一碗面”特色蔬菜、陇县“线辣椒”等示范基地6个,新改建设施农业2.2万亩,建设蔬菜保供配送中心2个,4个果菜基地入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全市蔬菜产量172.57万吨,增长4.9%,实现产值值88.45亿元,平均亩均增收629元。创新生猪稳收益养殖模式,发展育肥猪代养户85个,年出栏代养生猪近20万头,群众每头可获得100-300元不等的稳定保底收益。陇县、千阳县政府对养殖场户交售的生鲜羊奶,在乳企收购价格的基础上,每公斤再补贴1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五是产业融合发展促增收。持续推进“十园百企千亿”工程,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0%;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陇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千阳县、凤县省级产业园通过部省认定,陈仓区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列,大力推进奶山羊、苹果、猕猴桃三大产业集群建设;策划实施休闲农业“十百千万”活动,眉县汤峪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家休闲农业示范点入围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家入选全国农耕文化实践营地,11条线路入选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精品线路,评选市级“美丽休闲乡村”10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接待游客1553.9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1.27亿元。
六是壮大集体经济促增收。连续四年实施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共计向9个县区的274个村注入资金1.37亿元。各县区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衔接资金优先投入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探索新模式,根据我市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实际,系统总结市域各县区、镇街、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典型经验,梳理提炼出文旅融合型、抱团发展型、全链开发型、服务创收型、村企合作型、资金入股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产业带动型、农旅融合型“十种模式”,并以《宝鸡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汇编》的形式,发放至各县区、镇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学习借鉴,达到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良好效果。创出新路子,立足粮食安全大背景,顺应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大趋势,积极抢抓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会,组织动员县区、镇街在有条件的村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作用,通过农业生产托管、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形式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和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的“双赢”局面。2022年全市粮食秋播适度规模经营面积73.27万亩,占比25.3%,村集体经济组织秋播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22.61万亩,同比增长72.15%。力求新突破,指导县区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打破村域界限、在镇域内联合报团发展,凤县9镇均成立镇级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千阳县积极对接市场,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册成立村级公司,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南寨镇统筹镇域各村资源要素,抱团做大优势产业,13个村统筹资金1500万元、土地13.8亩,联合建设十三村联建冷库项目,打造了功能齐全的全要素苹果产业集群,成为全县村级产业发展新样板,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双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认真吸收提案建议,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积极探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好办法、新途径。再次感谢对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8日
(联系人:杜天伦,电话:0917-32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