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索引号: 010805451/2023-00835 发布机构: 宝鸡市乡村振兴局
生成日期: 2023-08-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有 效 性:有效

对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第439号
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 2023-08-16 15:55:28 浏览次数:
来源:宝鸡市乡村振兴局

类别:B

宝鸡市乡村振兴局  签发人:夏波 

宝乡振函〔2023〕40号



对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第439号

提案的答复函



王建宁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老龄相对贫困问题的提案》(第439号)我局已收悉。现将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脱贫攻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精准方略,突出问题导向,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全市15.6万户5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人口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128405人,占全市脱贫人口的23.6%,监测对象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5431人,占全市监测对象的28%),52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稳定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保持工作不松劲、不懈怠、不停顿,继续保持攻坚态势,立足当前,从“巩固”着手,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嵌入式”产业扶贫、旅游扶贫、驻村帮扶、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扶贫公益专岗、贫困村致富带头人、“1+7”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等16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宝鸡市连续三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九三学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对我市脱贫攻坚给予高度评价。中共宝鸡市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原宝鸡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获得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2023年以来,宝鸡市乡村振兴局认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全省“三个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一四五十”战略,按照“1466”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乡村振兴一个目标,坚持战略化推进、特色化发展、园区化布局、城乡一体化推动“四化”引领,实施首位产业壮大行动、精准施策增收行动、园区经济带动行动、乡村建设提升行动、乡村人才引培行动、乡村治理筑魂行动等六大行动,大力培育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落实工作调度、项目现场观摩推进、重要指标研判会商、抓点示范引领、精细化管理、督查督办等六项机制促进工作落实,实现县域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产业规模明显扩大、高质量发展排名位次明显前移、基础设施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县域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上水平,乡村振兴见实效、创一流。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精准识别。关于解决农村老龄人口相对贫困问题,关键是找对人,我们按照中省关于加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的重要部署,聚焦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重点群体(包含农村老龄人口),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通过农户申报,镇村开展走访排查,部门预警筛查等途径,将符合条件的农户、老人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由县级乡村振兴部门确定监测对象,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帮扶机制,有针对性的开展精准帮扶,我们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重点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以及因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跟踪研判,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多层次、复合式的保障性防贫措施,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救助、事后保障”,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切实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

(二)完善体制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我们及时印发了《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从体制机制方面着手,建立完善防止农村致贫返贫风险的体系,把责任、任务,渠道和帮扶、成效贯通一体,形成坚固得防范化解风险体系,进一步筑牢了规模性返贫风险堤坝,守住了风险底线。同时织密“三张网”建全监测总防线。一是镇村联动,做好监测网。按照农户居住片区划分网格责任,按照每月1次开展“六必访”,常态化走访排查与监测。二是部门会商,抓好筛查网。主动对接联系卫健、人社、医保、等行业部门,与行业数据开展交换比对,筛查发现易致贫返贫风险户,并反馈县区、镇村研判核实。三是农户申报,抓好监督网。公开了县区防止返贫监测热线电话和邮箱,对群众反映的生活困难问题,要求乡村振兴部门5个工作日内入户核查并予以答复解决,确保监测对象不落一户。

(三)创新工作方法。我们成立市县工作专班,分工负责,统筹推进,创立了五步协同防返贫工作机制。一是全面查,建立镇、村、组三级监测网格体系,选配网格员4.39万名,全覆盖、无死角的对全市所有农户开展常态化排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每周开展入户走访,确保每月实现入户全覆盖。二是从严核,加强数据比对,定期向县区推送本行业、本领域风险预警信息,部门间每月开展行业数据交换比对,及时反馈疑似风险对象。三是精准帮,坚持单风险、单措施,多风险、多措施开展帮扶,驻村工作队跟踪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扶志扶智等相应举措。四是评估销,实行村、镇、部门、县四层风险解除工作机制,积极对家庭生活保障水平、劳动力状况、政策落实情况、家庭住房物资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研判,确保监测对象实现闭环管理。五是抽样检,积极开展点上抽查排查,每周每县抽选1个村全面入户排查。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四)优化养老服务。2023年4月14日,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印发宝鸡市推进“一老一小”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养老托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养老兜底保障能力。持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群,落实好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稳妥做好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建立健全针对高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加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支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进行护理型床位、消防设施改造。探索农村幸福院市场化运营。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推动建立市、县两级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推动建设一批综合评估机构和评估队伍。全面建立居家探访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和引导基层组织、社会组织重点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探访与帮扶服务。

(五)促进医养融合。构建医养结合服务新格局。探索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两院一体”、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共建等新发展模式。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并实现签约合作全覆盖。各县区至少确定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养老服务的支持机构。加大市老年病医院建设力度,建设市医养结合发展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康复科)。鼓励医养结合机构加入城市医联体或县域医共体。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时间银行”,探索将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六)丰富精神生活。强化老年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办好老年大学和各类老年学校,加快完善文化养老、健康养老体系,规范准入制度,降低招生门槛,增加教育内容,满足老年人就学需求。扩大办学场所,增加办学经费,构建“以市老年大学为中心,以县区老年大学为基础,辐射镇街”的三级老年教育体系。推动12个县区老年大学办学点、学习网点向农村延伸。依托宝鸡市老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协会、宝鸡市老年科技大学等团体,充分发挥老科教工作者的智力技术优势,开展科学普及、决策咨询等活动,推动科技为民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站位,增强意识。我们将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提振精神,主动作为,加强党建引领,扎实落实防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各项任务,确保防返贫工作常态化运行,筑牢防线,守好底线,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多措并举,筑牢防线。持续加大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农村老龄相对贫困问题。协调民政部门,进一步提标括面,提高农村兜底保障水平,制定增收举措,抓特色产业提升经营性收入,筑牢产业帮扶防线;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抓务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筑牢就业帮扶防线;抓资产管理提高财产性收入,筑牢资产保障防线;抓政策落实保障转移性收入,筑牢“四个不摘”政策防线;抓重点人群强化社会保障,筑牢兜底救助防线。

(三)统筹协调,稳中求进。根据中省有关要求,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与各成员单位共同抓好中省反馈问题整改、乡村治理、典型示范引领等重点工作,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村庄清洁、卫生改厕、垃圾污水治理等行动,提升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城乡路网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争取各项工作争先进、创一流。





宝鸡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7月17日



(联系人:贾琦,电话:3262822)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