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
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化省市“三个年”活动部署,以全程标准办、全链便利办、全力创新办、全时协同办四个维度服务建设项目审批,助力大窑饮品年产50万吨饮料智能工厂、市中心医院港务区分院等项目加快实现准入、准建、准营,全市高质量项目建设发展提档扩能增效。
一是编制规范全程标准办,权责晒在阳光下。着眼提升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按照“高频先试、全面开展、统一标准、市县联动”原则,在全省率先编制《审批事项工作规范》。统一市县两级编写标准、召开政企座谈会研究制定标准格式,明确事项实施依据、适用范围、审批权限、申报流程等17个要素,编制投资立项、规划建设、环境安全、农林水利等领域共95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操作规范,把每一项审批事项细化为具体“颗粒化”审批标准向全社会公开,使之成为企业群众申报项目的“明白纸”、审批人员办理业务的“工具书”。
二是帮办代办全链便利办,服务走在审批前。优化细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机制,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服务实施方案》《“深入一线帮办代办、优化审批服务保障”活动方案》等制度,建立“2+6+N”审批服务保障模式(2方面服务对象:重点项目、重点产业聚集区,6支行业帮办代办小分队,N个驻开发区(园区)市县审批联络员),从工程建设项目准入到准营业全链条为项目单位量身制定《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清单》,一单告知审批服务内容,送上《工程审批事项流程图》,一图规划事项办理流程,提高项目帮办代办精度,先后进项目、进企业、进园区开展批前辅导40余场次,拓展审批服务广度。
三是优化举措全力创新办,审批质效双提升。开展告知承诺+绿色通道审批,制定《重点建设项目“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审批管理办法》,按照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的审批管理模式,在水土保持、环评等事项审批中开展告知承诺,创新方式办理项目审批手续50多个,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单位跑腿次数。采取“减、放、并、转、调”举措,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50和85个工作日,审批时限整体压缩55%。建立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编制服务指南,以“三保五专四员”服务机制(以服务审批保项目上马,以制度机制保优化运行,以严格监管保环境质量;专班统筹推进,专人全程服务,专案提办帮办,专报调度协调,专责跟踪问效;项目招商引资的参谋员,企业兴业的服务员,优美环境的保护员)减环节、优服务、提质效,环评报告书、报告表承诺时限分别压缩至25、15个工作日,节省企业时间和经济成本。
四是审管互动全时协同办,齐抓共管全过程。印发《关于加强审管联动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的实施意见》,公布《事中事后监管事项清单》,明确监管对象、监管措施、监管依据、反馈机制,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确保审管互通衔接持续高效、规范运行。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项会商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四级会商机制》等制度性文件,先后召开联席会议、联办培训等20余次,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堵点、难点问题。优化完善审批信息网上推送系统,完成与市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审管信息实时推送、信用信息在线验证、审批结果及时公开,信息共享更加顺畅,助推审管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