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麟游县以“三位一体织网络、三条举措去沉疴、三个抓手强监管、三项机制强保障”的“四个三”工作法为抓手,全方位落实执法监督职责,有效破解行政执法不规范、裁量标准不统一、同案不同罚等难题,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迈向新台阶。
三位一体织网络,打造全链条监管体系。事前防范:严格落实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制度,清理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执法主体125人,查扣执法证件34个,注销执法证件91个,全面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事中监管:通过文字、音像等方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规范记录存储、管理和使用。健全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审查重大行政执法决定16件,提出修改意见26条,确保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规范。事后纠错:在县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大厅等场所公示投诉举报电话、邮箱和信箱,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对已受理的2件投诉举报案件及时调查核实处理,办结率、群众满意度均达100%,做到“件件有登记、事事有回音”。
三条举措去沉疴,优化涉企执法环境。涉企检查实行备案管理。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一张表单”制度,制定《涉企执法检查备案表》,严格审核检查计划,统筹整合各类专项检查,从源头上压减涉企执法检查频次。今年以来,收到涉企检查计划62份,网上专栏公示62份;各执法单位上报涉企检查事项150项,整合减少51项,整合率达30%。涉企执法实行分析研判。创新“1+1+6+N”模式,围绕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法信息公开6个方面,以及“N个”执法环节,科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分析研判机制,提前制定防范处置预案,确保涉企行政执法依法依规。涉企案件实行评查问效。创新“案卷初评+问题反馈+案卷复查”三级评查模式,组建由法律专家、社会监督员、业务骨干组成的案件评查组,实行“一案一评”,把好案件质量关,着力提升执法监督工作质效。截至目前,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3次,评查涉企执法单位19个、案件156件,帮助企业规避风险248项,消除企业经营隐患5件。
三个抓手强监督,提升执法公信力。推行“阳光执法”行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示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依据、执法结果等信息350条,有效保障群众知情权。开展执法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群众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观摩执法现场、了解工作流程并进行交流互动,广泛收集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执法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上半年,共开展执法开放日活动1次,邀请社会各界人士32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条,已全部进行落实反馈。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媒体工作者等群体中选聘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10名,通过明察暗访、参与案件评查等方式开展社会监督3次,发现问题8个,提出建议18条,为行政执法水平提升注入外部动力。
三项机制强保障,凝聚执法监督合力。建立“行政执法+纪律监督”衔接机制。对在执法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执法人员违纪违法问题,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违纪线索1条,提出建议3条,充分发挥执法监督的震慑作用。建立“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涉嫌犯罪的执法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防止以罚代刑。邀请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陕西宝吉律师事务所对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开展行政执法指导3次,不断提高执法决定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建立“行政执法+审计监督”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换行政执法监督和审计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联合研究解决方案,实现优势互补、协同监督,有效提升执法监督的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