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首页>专题专栏 >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凤县构建服务型执法模式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发布时间:2025-08-06 09:53
来源: 宝鸡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


近年来,凤县持续加强市场监管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通过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全链条执法机制,构建了“普法走在执法前、监督跑在风险前、服务走在监管前”的服务型执法模式,有效实现了监管执法更加“科学、精准、有效”,服务企业更加“用心、用情、用力”。

聚焦事前预防,推行“前置”普法服务。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提醒。依托“八五”普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41余次,发放宣传彩页24500余份,制作普法宣传微视频9期,发布法律法规知识72期,营造了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浓厚氛围。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现场检查普法、集中培训讲法、专题讲座释法等方式,加强经营主体培训教育,先后开展专题培训98期,培训4580余人次,切实把法治宣传作为提高监管对象法治能力的“加油站”。三是突出典型案例警示。公布“以案释法”案例22件,推送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典型案例40余件,直面解决市场主体“不知道哪类行为是违法行为、不了解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不清楚怎样履行经营管理义务”等突出问题,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和自我约束,降低违法行为发生率。

聚焦事中监督,强化“事中”刚性约束。一是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对外公示市场监管领域权责清单事项763项,执法事项清单758项,行政执法法律依据177条,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率100%,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对内配齐执法装备,落实行政处罚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推行案件查办“四级”审核机制,行政处罚案件审核率100%。二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制度,持续规范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裁量权。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推行“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无主观过错不罚”等柔性执法,建立“三书一函”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提示、约谈告诫、责改等非强制性方式,处置轻微违法行为线索670余起,免于、从轻、减轻处罚案件占比89.5%。三是抓实行政执法内部监督。成立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组,持续推动行政执法行为全面规范。扎实开展市场监管领域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自查自纠工作,累计向监管对象发放《规范市场监管领域涉企行政执法的问卷调查》118份,围绕涉企行政执法四类突出问题,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和问题整改。

聚焦事后规范,延伸“事后”服务监管。一是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坚持“一案一评查”原则,通过“办案单位每月自查,主管单位每季集中查、案审委按比例抽查”的方式,对评查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通报整改,并选取正反典型案例3-5个,每季度组织开展行政处罚案例大讨论。截至目前,开展案件集中评查18次,评查案件495件,开展案例大讨论18次,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严格落实案件回访制度。修订《行政处罚案件回访制度》,按季度对行政处罚当事人进行跟踪回访,根据市场主体需求,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其改正违法行为,开展行政处罚案件回访21次、回访当事人155户,听取监管对象意见建议5条,有效避免了“一查了之”“一罚了之”。三是推行“三书同达”工作机制。将信用修复“三书同达”机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惠民便企服务的重要抓手,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和合规建设提示书,引导和帮助失信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降低“失信”成本,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信用修复告知书》186份,《合规建设提示书》6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