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围绕“精简事项、优化流程、集成服务、完善机制”的总体思路,系统构建了“三五式”项目审批“直通车”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紧扣“五字要义”,打造最简审批新模式。一是突出“接”。将涉及多个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集中至县行政审批局,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实现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一站式”办理。整合15个部门170项事项,划转承接率达94%。二是着力“简”。按照精简材料、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审批事项的原则,将“工改”事项由改革前126项精简至27项,精简率达79%。三是注重“优”。分类制定7类项目审批表单、办事指南和流程图,推进“一份指南、一表申请、一套材料、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四是强化“压”。根据项目类型和规模,分类压缩审批时限,将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小型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80个、45个和15个工作日。五是立足“建”。建成凤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制定15项配套制度,实现“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进度可查”的全流程在线审批。
二、健全“五项机制”,重塑项目审批新体系。一是健全“告知承诺”机制。印发《行政审批政策通》及“一码通”清单指南,明确审批标准。通过新媒体、政府网站等广泛宣传,提高知晓率。在受理审批阶段,实行书面一次性告知,并提前介入下一环节,提升审批效率。将20%审批事项纳入告知承诺范围,让服务对象享受更多改革红利。二是健全“多评联审”机制。按照“一家牵头、多家配合、联合踏勘、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结果共享”的原则,建立“多评联审、联合审图、联合踏勘、联合验收”集成审批机制,有效解决审批事项互为前置、重复踏勘、多头验收等问题。三是健全“审管联动”机制。制定《凤县工程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办法》《集中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等三个实施办法》,建立审管分离、信息双向推送、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审批与监管无缝衔接,累计开展并联审批150件,审批率达39.68%。四是健全“联席会议”机制。针对跨部门、跨行业的审批事项或需要多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累计召开联席会议57次,推送信息4500余条,开展联合踏勘50余次,解决堵点难题86个。五是健全“区域评估”机制。以园区为试点,推行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估等事项的区域评估,为区域内项目建设提供便利。
三、推行“五式服务”,营造重商亲商新环境。一是开展“项目审批管家”保姆式服务。将工程项目划分为7大类,构建总牵头、段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协同格局,通过“管家”台账、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7项措施,提供全程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受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378项,办结率100%。二是开展“项目审批托管站”无忧式服务。建立专家库,在政务大厅设立“托管站”,制定个性化审批套餐,实行清单化一次性告知,提供“全托”或“半托”服务。目前,已为45个项目提供托管服务。三是开展“拿地即开工”快捷式服务。通过容缺受理、高效审批、暖心服务等举措,将项目从申报到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时限由原180天缩短至15天内,已应用于11个项目。四是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三精简”情景式服务。针对3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定制审批套餐,精简审批事项10项、材料20件,压缩审批时限50个工作日,实行告知承诺和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五是开展“宣政策解难题”上门服务。主动为项目单位提供政策解读和审批指导153批次,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审批要求,帮助40多个项目和2家上市企业解决问题6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