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进程中,眉县聚焦传统项目审批环节繁、周期长、服务散等问题,创新构建以“极简审批”为核心、多举措协同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1+N”审批服务模式(“1”即通过标准化建设规范审批事项、流程与时限,筑牢“极简审批”根基;“N”则涵盖分级分类审批、并联办理等多元创新举措),让全县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50个和85个工作日内,平均压缩36.8%;已有41个项目高效办结施工许可、人防审批等关键手续,企业满意度达98.3%,实现审批效能与企业满意度“双提升”。
一、锚定标准化建设,筑牢审批服务“硬支撑”
(一)实行清单管理,明确审批范围。严格对标国家清单,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许可、备案、市政接入等36事项纳入县级清单管理。将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分别划分为4个阶段20项、3个阶段16项审批事项,同步完善办理指南与表单,明确申请条件、流程、时限等要素,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指南之外无要求”。
(二)规范审批过程,杜绝隐形环节。制定《眉县踏勘评审工作实施办法》《专家库管理办法》,将技术审查、现场踏勘等核心环节细化为可量化标准清单。依托宝鸡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实现业务线上留痕,有效防止“体外循环”和“隐形审批”。
(三)公开审批时限,压减办理周期。建立项目全周期限时办结机制,将立项至市政接入各环节纳入统一计时管理,公开办理时限与规则。整合行政许可与技术审查时间管控,规范“特殊程序”使用,依托政务平台实现时限预警和超时督办,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29.2%和44.4%。
二、聚焦便利化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
(一)实施分级分类审批,提升服务精准性。编制政府投资类、零增地技改类等6个主题式项目套餐,企业自助“点单”,审批部门按需加速审批。推出城市更新项目等专属“一件事”集成服务,政府与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平均提速36.8%。
(二)推行并联协同审批,打破部门界限。落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44项审批事项线上办理。按阶段推进项目核准与用地预选证、人防审批与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关联事项并联办理,每个阶段至少2项事项并联,全县工程类项目审批并联率达31%。
(三)创新验收发证机制,助力项目早开工。完善联合验收办法,规划核实、消防、人防等事项实现“一窗受理、联合踏勘、统一出件”,已为6个项目完成现场联合验收。扩大分阶段施工许可证办理范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智慧冷链物流园等5个项目提前2-3个月开工。
三、深化个性化服务,激活项目推进“源动力”
(一)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推动政策落地。围绕项目审批全流程,每季度开展“三送三进”(送审批进项目、送政策进企业、送服务进园区)活动,解读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高频事项政策。已为钛谷东区精密熔锻生产线等30个项目企业开展宣讲,助力项目加快落地。
(二)精准化配备项目管家,提供全周期服务。组建20人跨部门“项目管家”团队,建立重点项目联席会议机制,提供审批前政策指导、审批中业务辅导、帮办引导“三导”服务。为新能源设备研发智造中心等47个重点项目定制《审批服务保障台账》《审批环节作战图》,实施动态跟踪和节点预警。
(三)主动化开展走访纾困,破解审批难题。深化“审批服务月”成果,“项目管家”联合项目包抓单位,集中走访省、市、县级重点项目,提供“零条件、零等待、零距离”帮办代办服务,累计协调解决堵点难点问题8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