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610300-116103000160042761/2017-00283 | |
发布机构: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17-07-21 00:00:00 |
名 称: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 |
有 效 性:有效 | 文 号:宝政办发〔2017〕41号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宝鸡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26日
宝鸡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的代表,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是影响未来制造业格局的战略新兴产业。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制与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积极推进宝鸡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是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对于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机器人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结合宝鸡市工业分布结构的特点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1.机器人产业的现状与形势
1.1机器人产业现状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后,经过五十年发展,以美国、日本、德国等为主的制造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其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领先,市场应用成熟,形成了几个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并培育出了一批以人工智能、多种感知、环境适应性技术应用为主的服务机器人企业。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将目光重新投向制造业,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机器人产业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经济发展模式和制造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发展高科技企业,构建以柔性、精益、智能为特征的新型制造业迫在眉睫。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比上年增长17%,达到6.7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6,依据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机器人密度将达到150以上,市场空间广阔。从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行业来看,虽然国内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已经高达281,但是一般行业中机器人密度仅为14,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以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为代表的上游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国内整机产品尚未形成规模,议价能力弱,造成整机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弱。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约75%的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主要供应商为纳博特斯克、哈默纳科和住友等;伺服电机80%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日本、欧美和中国台湾地区。当前,国内机器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制于关键零部件,因此以减速器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是国内机器人企业降低成本、整机销售放量增长的关键,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专栏一:国内外工业机器人企业关键零部件采购成本对照 单位:万元 国内企业 国外企业 关节减速器 7~12(38%) 3~5(12%) 伺服电机 5~8 (25%) 2.5~4(10%) 控制器 3~5 (15%) 自行生产 |
受简单劳动力不足、老龄化、科技发展等刚性因素影响市场需求量大,服务机器人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尤其是在国防、救援救灾、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助老助残社会服务等领域发展迅速。当前服务机器人市场化程度仍处于起步阶段,按照应用领域划分主要包括专用服务机器人(国防、医疗等领域)和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清扫、娱乐、护理)两类。201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量达到473万台,其中专用服务机器人销量仅为2.4万台,占总销量0.5%,但销售额达到37.7亿美元,约占服务机器人总销售额的63%,市场规模庞大。
1.2宝鸡市机器人产业现状
宝鸡市涉足机器人生产的主要代表企业有十多家: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秦川机床);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渭河工模具);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鸡机床);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成公司);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岭科技);宝鸡大医数码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医数码);陕西宝深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深机械);陕西海力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力特);宝鸡思迈龙工业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迈龙);陕西北宸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宸科技);宝鸡中航时代精密传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精密);陕西北斗永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永汇);宝鸡赫威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赫威特)。
受政策引导,近两年宝鸡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主要优势集中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关节减速器的研制,代表企业有秦川机床、渭河工模具、思迈龙、中航精密等,宝成公司在伺服电机方面拥有自主技术,海力特机器人专用控制器在自主研发的桁架机器人、六自由度关节坐标机器人上成功匹配。在工业机器人整机方面,宝鸡机床、海力特的桁架机器人市场应用成熟;宝深机械自主设计开发了在砖机领域应用的码垛机器人;思迈龙开发了机床内置上、下料三关节机器人和六关节机器人。在集成应用方面,宝鸡机床自主开发的柔性加工单元和智能生产线已经投入市场。
专栏二:宝鸡市减速器生产企业基本概况 秦川机床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的龙头企业,是《机器人用精密摆线行星减速器》联盟标准的牵头制订单位。上世纪90年代秦川机床承担国家“863”专项计划,是国内最早从事自主研发机器人用关节减速器的企业。秦川机床BX系列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关键零件的核心装备由秦川机床自主研发,秦川机床已完成3个系列15余种减速器试制或小批量生产,产品性能指标在国内领先,并与100多家国内国际企业开展业务合作。由秦川机床主导与德国博世力士乐合作建造月产能5000台减速器的BX5+1智能生产线,该生产线也获得国家工信部的支持,并纳入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渭河工模具是我国第一台谐波减速器研制单位,是《机器人用精密齿轮传动装置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编制依托单位,建有陕西省机器人减速器工程研究中心。渭河工模具的谐波减速器产品已形成了XB系列、XBa电子标准系列、XBd电动系列、XBc扁平系列、XBJ专用系列、XBR1机器人专用等六大系列。产品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6项;目前拥有谐波减速器核心专利6项。单级谐波齿轮减速器标准系列产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机器人谐波减速器智能制造车间建设” 也已纳入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思迈龙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ML-SG(双联行星)系列减速器,将为自主开发的六自由度关节坐标机器人做全系列的配套。公司先后申报减速器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8项,并获得了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的银奖。 宝鸡中航时代精密传动有限公司的产品主要有三个标准系列:HDS单级谐波传动减速器、HDI内啮复波谐波传动减速器、HDF扁平式谐波传动减速器。 |
在服务机器人方面,大医数码与医院密切开展医工合作,其专用放疗机器人已在长安医院、协和医院安装试用;长岭科技获得医疗设备许可证,自主研发的智能老年护理产品也即将投入医院试用;北宸科技开发了多种型号无人机,并成功应用于消防领域;北斗永汇在无人机测绘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十三五”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减速器为主的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已经被列为我国机器人产业“两个突破”之一;《陕西省围绕创新培育产业行动计划--机器人领域》中明确将关节减速器的研制和产业化作为机器人产业重点布局的“两个方面”之一。宝鸡应把握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系统研究、充分利用国家、省利好政策,发挥我市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上的现有优势,整合资源,制定对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宝鸡市机器人产业实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2.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立足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产业现有优势,整合资源,推动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市场化进程,打造以关节减速器为主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化示范应用,依托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推动在行业细分领域内智能化生产线的应用集成。适时推动有技术积累、市场前景的服务机器人项目优先发展。到十三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机器人应用率达到40%以上,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机器人生产、应用、服务的核心示范区,以及全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
1
2
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宝鸡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宝鸡市工业强市“1553”行动计划,围绕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基础产业,引进优势资源,培育行业应用”为基本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融协同创新,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合作,强化区域协同,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规模化生产、智能柔性生产线行业应用领先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以需求为导向就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作为牵引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机器人企业研发方向、路线选择、生产要素配置的决定作用。强化基础产业就是要以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从应用市场入手,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引进优势资源是引进优秀的机器人制造和研发企业,积极对接先进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利用高端展会、论坛提高影响力,吸引人才、技术、资本落户宝鸡。培育行业应用是以本地区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为依托,从机器人应用行业的工艺研究入手,通过行业细分化的方式培育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企业。
2.2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宝鸡市机器人产业的竞争能力明显提高,在关键零部件研制上取得突破,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智能柔性生产线行业应用达到国内领先;医疗、无人机等服务机器人市场应用逐渐成熟。
到2020年的主要目标如下:
实现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规模化生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节减速器龙头企业1-2家,打造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在宝鸡建成“国家级机器人自主技术关键零部件基地”。
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方面:精密摆线行星减速器的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回差不超过1′,传动效率大于80%,使用寿命不低于6000小时,温升小于45℃;满足5—500KG工业机器人的全系列应用,实现年产减速器12万台的生产能力,服务及应用于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在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达到30%。谐波减速器的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寿命不低于1万小时,回差小于40″,实现年产谐波减速器18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25%。主导完成国家减速器行业标准的制定。
工业机器人整机生产及应用集成方面:依托宝鸡机床、秦川机床、海力特等机床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实现产品由以数控机床为主的自动化生产线向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柔性加工单元、智能化生产线过渡;完成2个以上在应用细分行业的机器人工艺改造,提供智能化柔性生产线综合解决方案,初步建立标准和规范。
服务机器人方面:依托大医数码的专用放疗机器人、长岭科技老年护理产品的发展基础,形成多系列医疗、助老机器人产品,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达到5%。依托北宸科技、北斗永汇等无人机企业的发展优势,专用无人机的可靠性、性价比不断提高,完成本地市场的投入使用。
3.主要任务
3.1坚持创新驱动
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平台,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第一,整合自主创新力量。以我市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校为主体,组建机器人工程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工程技术研发平台,提升创新效能,推进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的产学研对接,发挥各自优势,重点聚焦符合宝鸡市机器人产业需求的前沿信息、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第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开展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鼓励秦川机床、渭河工模具等企业参与制定关节减速器的各类标准,实现行标、国标与企业专利和技术的紧密联系。围绕宝鸡市减速器企业的现有基础,积极促成关节减速器测试中心和国家级工程中心在宝鸡市落户,开展关键零部件的检测和认证工作。第三,核心技术的突破。打破体制限制,采取激励机制,实现高精度关节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和行业应用集成的突破性发展。第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完善 “一云一院四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机器人创新研究院、众创空间等一批产业“双创”平台。
专栏三:创新项目建设 1、支持由秦川机床主导的《机器人用精密摆线行星减速器》标准制定和推广,通过市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减速器龙头企业继续开展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2、推进宝鸡市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陕西省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 3、支持宝鸡文理学院与宝鸡市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联合共建省、市两级众创空间的工作;推进本地区高校与企业筹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 |
3.2促进关键零部件产业规模化和协作配套能力
加快我市关节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及在机器人本体的应用,扶持关键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以秦川机床、渭河工模具为主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宝成公司轮式移动机器人高功率密度电机的产品研发,推动海力特桁架机器人/关节坐标机器人专用控制器的市场应用。鼓励零部件生产企业切入产业链中下游,推动关键零部件自主化和配套企业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在“十三五”末,形成以减速器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
专栏四:关键零部件项目 1、重点推动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车间、机器人谐波减速器智能制造车间的建设。 2、推进思迈龙、中航精密、北宸科技等企业市级产业发展引导专项项目的建设。 3、支持宝成公司轮式移动机器人高功率密度电机的研发项目。 4、支持海力特桁架机器人/关节坐标机器人专用控制器项目。 |
3.3加快市场培育和推进示范应用
围绕装备制造业整体升级和工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我市零部件、机床工具装备、石油装备、钛及钛合金、酒类等行业领域,引导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对传统生产线或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工程,推动柔性智能生产线的应用示范推广,促进我市传统装备制造业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形成装备制造业的新格局,培育机器人的应用市场。
推动以医疗护理设备、无人机为代表的专用服务机器人示范工程,分步骤、分层次开展细分行业的推广应用,重点培育医疗康复、助老助残、救援救灾、地质勘探等服务领域的应用端集成商和综合方案解决商;研究建立新型租赁模式、首台设备保险金制度、外包服务等手段,拓展宝鸡市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空间。
专栏五:整机与应用集成示范项目 1、支持宝鸡机床柔性加工单元和智能生产线的应用示范推广和“国家数控系统中心陕西分中心”的建设工作。 2、推动宝深机械在砖机领域专用码垛机器人的应用示范推广。 3、支持大医数码和长岭科技的医疗护理机器人的应用示范与医工合作。 4、推进北宸科技、北斗永汇无人机开展细分行业的应用示范工程。 5、支持宝鸡文理学院开展搭载本地减速器产品的机器人整机研制工作。 |
3.4引进优势资源互补发展
广泛联系国际国内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等领域的优势企业,加强针对性对接,力争到2020年,吸引2-4家区域优势企业落户我市。鼓励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与国内外机器人相关企业横向联合,以嫁接、合资、合作等模式进入工业机器人制造、应用集成领域,完善延伸中下游产业链。
3.5推动“育才引智”工程
依托宝鸡市机器人产业协会,设立科技服务平台,推进机器人产业“育才引智”工作。依托科技服务平台,推动本地专业人才以科技特派员身份长期为企业开展工程技术服务,加强适用的专业技术、管理团队的培养;以本地企业的实际项目为导向,加强机器人方面高层次人才的柔性引进,实现市内资源、企业制造能力和市外科研技术的互补发展。
3.6推进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推进宝鸡中集高科的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工作,促使机器人产业要素资源的集中集聚。推动园区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建金融服务、融资租赁、技术交易、信息咨询、研发检测、实训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服务型园区,通过产业服务带动产业发展,提升园区对产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在园区积极开展机器人的示范应用,推动陕西省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在展示宝鸡市先进制造能力的同时,为机器人企业提供“轻资产”的公共化生产服务。
3.7积极争取中省的支持
申请设立陕西省新型工业化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产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器人论坛,争取省里在我市优先开展。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工业强基专项、智能装备专项等相关政策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
4.政策保障措施
4.1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建立有效推动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协调服务机制,做好产业发展中具体事项的协调与落实工作,共同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把机器人产业纳入全市“1553”行动计划,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由我市成立的战略新兴产业工作组牵头负责,联合宝鸡市机器人产业协会,共同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和市场信息,全面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4.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投融资支持。市政府出资引导成立产业基金,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我市机器人重大项目建设、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等。各县区也相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关键零部件和柔性智能生产线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化,鼓励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技术贸易、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引进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较强的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引导国内外金融资本为具备核心技术的研发制造团队和企业提供股权投资、融资服务等。发挥上市公司的优势,积极向资本市场寻求资源。
4.3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产业环境
研究制定宝鸡市行业应用指导政策,对于本地有毒、有害、存在危险的工作岗位,通过政策性补贴的方式鼓励机器人换人;成立租赁公司推动小企业对机器人的使用;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的保险补偿机制,促进企业的研发和市场化应用;建立宝鸡市机器人产品推广基金,鼓励应用集成企业优先采购使用本市产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鼓励与机器人产业相关联的科技成果转化并在本市实现产业化应用。
鼓励机器人产业要素资源的集中集聚,优惠政策向入驻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企业和创业者倾斜;完成“宝鸡工业云”的基础建设工作,为机器人产业提供高性能运算资源和专业软件、网络等服务,实现设计和生产工艺资源的共享。
4.4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对机器人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个人所得税,提供科研项目启动费,并给予基本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依托本地企业的重大科研项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依托市内各院校教育资源,加强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强化机器人应用企业的技工培训。
4.5加强广泛宣传
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在国内、省内的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上做好宣传工作,叫响“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在宝鸡”的口号,营造“国家级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基地”的良好氛围。提供相关政策享受会议补贴,支持企业组团参与国内重要峰会、展会和商务会议,在行业内部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宝鸡市产业形象,提高宝鸡在全国机器人产业中的话语权,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5.组织实施
由市机器人产业领导小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组织规划的实施,建立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各区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与本规划相衔接的实施方案。宝鸡市机器人产业协会要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