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610300-116103000160042761/2023-00053 | |
发布机构: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3-08-23 00:00:00 |
名 称: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 |
有 效 性:有效 | 文 号:宝政办发〔2023〕31号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各有关单位:
《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2023年第13次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17日
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国办发〔2022〕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23〕70号)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4年)》(陕政办发〔2022〕15号)精神,现就宝鸡市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眼我市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定位,实施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1885”工程,切实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不断提升宝鸡城市知名度、消费便利度、品牌聚集度和服务满意度。聚焦“1”个总目标:建设立足宝鸡、辐射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8”大行动:实施消费供给优化升级行动、文旅消费潜力释放行动、餐饮消费品质提升行动、体育消费品牌培育行动、会展消费扩容提质行动、流通体系循环畅通行动、名优地产消费提档行动、数字消费培育壮大行动。建设“8”个中心:建设区域购物中心、区域旅游中心、区域美食中心、区域赛事中心、区域会展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区域名品产销中心、区域电商中心。筑牢“5”重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聚力宣传推广、加大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
到2025年,基本建成在全国有影响、西北有位次、全省能引领、具有宝鸡特色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0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400亿元,体育产业综合产值60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超1600家,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5%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消费供给优化升级行动,建设区域购物中心
1.打造区域消费地标。持续优化经二路、高新大道、金台大道、科技新城4大核心商圈,推进桥南石坝河等9个区域商圈建设,打造29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支持商圈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打造“太阳市—陈仓老街—羽阳里”核心街区、西府老街民俗街区、茵香河休闲康养度假街区、青岛啤酒文化街区等“一主三副”特色商业街区,培育消费新地标;加快唐潮文化城、世纪荟萃、恒太城、高力奥莱小镇等4个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推进开元商城、天下汇、吾悦广场等现有综合体品质提升,拉动汽车、百货、家居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改委、市数字经济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丰富完善消费业态。推进青岛啤酒文化街区建设,加快如意茵香水镇二期商贸业态招引落地,完善新民巷业态布局,支持西府老街、陈仓老街向定制体验中心、沉浸式消费中心转型;在火车站、八鱼镇、金台大道及千渭之会、会展中心、科技新城片区打造小商品、生活必需品、建材家居、汽车、工业品等5个专业市场集群,培育形成一批有区域影响、有品牌聚集的消费实体中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化程度和满意度。(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夜间消费品质。以城市公园、特色街区、旅游景点为支撑,加强夜间消费场景和主题营造,促进夜游、夜购、夜娱融合发展;引导商圈街区、公共文化场所延长夜间营业,打造无人超市、无人商柜等夜间消费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有序放开“外摆位”限制,加强夜间交通配套,提升夜间消费服务质量;推动特色酒吧、24小时书店、深夜影院、地摊夜市、后备箱集市等业态健康发展;整合文旅商体等领域扶持政策,支持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创建。(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4.培育特色消费品牌。以“乐购宝鸡悦享生活”为主题,打造“情惠新春”“约惠盛夏”“礼惠金秋”“钜惠暖冬”四季促消费活动品牌;培育“宝鸡市文化旅游节”“宝鸡汽车展”等大型节庆品牌,打造宝鸡(青岛)啤酒音乐美食季等文旅商体融合新IP;利用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举办区域性商品购物节等专题促销活动,营造“季季有品牌、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促销”浓厚消费氛围。(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文旅消费潜力释放行动,建设区域旅游中心
5.提升一批优质景区。整合“中华石鼓园—茵香河—天台山”片区优质资源,一体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依托主城区地理环境优势,打造北坡生态人文观光带、渭河两岸城市景观带、南山农业观光休闲带;推动大水川、九龙山等景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北首岭遗址公园建设、吴山景区开发和钓鱼台景区改造,推进法门寺等景区转型升级,增强我市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到2025年,全市力争建成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2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乡村旅游类A级旅游景区5个。(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6.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以构建“西府有礼、宝鸡好礼”特色旅游商品体系为目标,设计发布“玩转宝鸡”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线路,推出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人文研学、美食体验等系列短程旅游产品;在重点园区景区开发沉浸式剧场、光影秀、水幕电影等夜间游览项目;建设茵香河、太平庄、上川3个田园综合体和凤县草店村、千阳黄里村等1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挖掘“青铜器之乡”文化资源优势,举办展示展览、文创市集等活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7.拓展文旅消费业态。以“太阳市—陈仓老街—羽阳里”为主轴,丰富餐饮美食、文化创意、旅游演艺业态,优化西府老街美食、非遗、民宿等功能业态,传承保护老字号,培育特色网红店;提升凤凰印象雍城集市、宏欣国际步行街建设品位,突出市井味、潮玩味,打造时尚网红潮流街区;发放“宝鸡文旅惠民大礼包”,鼓励文旅市场主体让利惠民、打折优惠,持续开展“看中国·来宝鸡”系列文旅产品促销及文化旅游节、温泉旅游节等活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餐饮消费品质提升行动,建设区域美食中心
8.打响丝路美食品牌。持续深化国际(丝路)美食之都建设,积极引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美食品牌,将土耳其烤肉、乌兹别克斯坦全羊宴等餐饮品类引进宝鸡,加快丝路美食与宝鸡美食融合度;积极开展“一县一桌特色美食”“宝鸡名小吃”评选推介活动,在全市打造和推广“宝鸡特色宴席”,开展餐饮技能培训,提升餐饮消费品质,擦亮“国际(丝路)美食之都”金名片。(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9.做强宝鸡“两面”产业。持续推进宝鸡擀面皮、岐山臊子面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宝鸡擀面皮产业园建设,形成集生产、研发、包装、物流、网销及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支持宝鸡擀面皮、岐山臊子面产业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适应多层次市场需求,实现双百亿产值。(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建设特色美食街区。振兴“老字号”餐饮企业,引进西安饭庄等餐饮品牌入驻宝鸡,在石鼓太阳市等街区打造“老字号”一条街,在如意茵香水镇打造“丝路美食一条街”;充分挖掘宝鸡美食历史民俗、文化渊源,持续提升西府老街、陈仓老街等街区餐饮消费品质,培育艳阳天、天香坊等一批地方特色突出的知名餐饮企业,在主城区实现东有啤酒街区、南有茵香水镇、西有新民印象、北有西府老街、中有盛世广场的五大特色餐饮消费聚集区,打造宝鸡特色美食新地标。(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体育消费品牌培育行动,建设区域赛事中心
11.加强体育基础设施。推进金台公共体育场、西府天地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项目落地;推动蟠龙新区体育运动公园、西部体育产业园、陈仓区体育运动中心、高新区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市县(区)公共体育场馆全覆盖;加快15分钟健身圈建设步伐,开展城市社区和农村人口集中点体育设施“两提升”行动,加快健身步道、登山步道、户外营地等设施建设。(市发改委、市体育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2.丰富体育精品赛事。高水平办好“百合杯”乒乓球大赛、宝鸡马拉松等精品赛事,打响陈仓九龙山马拉松、麟游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品牌;举办陕西省射箭冠军赛、群众足球甲级联赛、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申办全国羽毛球冠军赛、游泳锦标赛等影响力较大的国家级、省级赛事,扩大“活力之城、动感宝鸡”知名度和影响力。(市体育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3.激发体育消费活力。持续巩固太白咀头镇冰雪小镇、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眉县汤峪镇登山运动特色小镇和陈仓九龙山、陇县关山草原等旅游精品线路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技表演、场馆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举办草根足球赛、街头篮球赛等群众性活动,打造宝鸡村超、村BA等运动IP,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市体育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会展消费扩容提质行动,建设区域会展中心
14.增强会展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会展中心现有场馆提升改造,提升会展中心周边绿化、亮化水平,拓展场馆功能,建立健全场馆日常维护运营工作机制,确保满足各类大型展会活动需要,将现有场馆打造为“一带一路”上宝鸡工业品及名优特色产品展销集散中心,着力打造“半小时会展经济圈”。(宝鸡港务区管委会、陈仓区政府,市商务局、市贸促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打造区域会展品牌。提升中国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中国(宝鸡)国际机器人暨智能制造展览会等展览活动的规模和品质,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大力培育发展与全市支柱产业关联度高的中国(宝鸡)国际酒业展览会、汽车工业展览会、机床制造博览会、宝鸡特色农业产品交易会等,打造一批专业展会品牌。(市贸促会、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壮大会展市场主体。支持本地会展企业改进运营模式,策划创办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钛及钛合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密切相关的产业会展项目;完善会展相关配套服务,带动广告、物流、保险、金融、法律、进口代理、快递仓储等本地会展服务机构发展,打造一批本地化专业化会展配套服务企业。(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工信局,陈仓区政府、宝鸡港务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实施流通体系循环畅通行动,建设区域物流中心
17.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发挥我市作为大陆桥走廊与西部陆海走廊交汇点及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优势,完善交通枢纽节点布局,推进宝鸡机场建设,补齐航空物流短板;整合区域铁路、公路物流资源,建设服务便捷、功能完善、内通外畅的物流通道;建设西部大宗(进出口)商品仓储及交易中心、宝鸡港务区智慧仓储货场作业区,配套集交易、结算、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服务中心。(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宝鸡港务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8.聚力做强物流枢纽。依托阳平铁路物流基地及宝鸡港务区,加快发展国际铁路多式联运,在满足海关监管条件下,吸引我市及周边的国际贸易货物就近申报通关;常态化开行中亚班列、中欧国际货运专列、东南亚班列;以宝鸡(眉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围绕宝鸡及西北地区的特色水果和生鲜农产品,打造西北地区特色生鲜农产品冷链集散中心。(市发改委、市口岸办、宝鸡海关、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宝鸡港务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9.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聚焦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烟酒食品、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构建全产业链物流服务体系,扶持一批物流供应链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加快推进智能供应链平台建设,引导制造企业上平台,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实现商品流通和销售的便捷化、高效化。(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数字经济局、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实施名优地产消费提档行动,建设区域名品产销中心
20.促进工业消费品转型。支持汽车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转型,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制造,加快西凤酒品质提升、柳林酒技改提质、太白酒混改步伐;支持宝钛、吉利、西凤酒等工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工业旅游,促进“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等方面加强创新,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消费精品。(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加快农产品消费升级。持续提升陇县羊乳品、眉县猕猴桃、太白县高山蔬菜、凤县特色农产品等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水平,打造粮食、乳业、猕猴桃、苹果、生猪、蔬菜六大百亿产业链;做大做强宝鸡苹果、宝鸡蜂蜜、眉县猕猴桃、陇县羊乳品、太白高山蔬菜、凤县花椒等6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千阳好苹果大赛等品牌活动,展销特色农产品,品鉴体验农产品美味,扩大宝鸡农产品知名度。(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2.拓宽产品进销渠道。支持企业利用进口博览会、消费品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开展采购对接活动,举办进口商品专题展;市县(区)联动招引外资,引进特色加工类项目入驻综合保税区,推进宝鸡进出口商品仓储展示交易中心、眉县中墨绿色生态智能纺织科技园等项目落地;依托中省名优地产品牌推广项目政策,鼓励本土企业在省外一二线城市开设销售门店,扩大消费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市商务局、市经济合作局、宝鸡港务区管委会、宝鸡综合保税区,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实施数字消费培育壮大行动,建设区域电商中心
23.夯实数字消费基础。丰富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促进电子商务、直播经济、在线文娱等数字消费规范发展,发展即时零售、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鼓励数字技术企业搭建面向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推进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数字消费业态、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升级信息消费,高质量举办信息消费系列特色活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市数字经济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4.深化电子商务发展。建设中国(宝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引进智城环球等跨境电商类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建立宝鸡名优产品海外仓和展示展销中心,打造集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保税物流仓储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农户与市场有效对接,完善品牌、营销、物流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村产业电商化水平;推动电商与快递物流等协同发展,培育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和电商人才,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宝鸡综合保税区、宝鸡海关,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加快平台经济发展。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引进抖音、小红书、唯品会等平台区域运营中心落户县区电商产业园;持续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建设宝鸡优质农产品销售专馆、专柜、专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引进瓜子网、安居客、智联招聘等平台进驻宝鸡,支持开元商城、银泰城等利用喵街、“云和汇”等线上平台拓展业务,鼓励发展线上商城。(市商务局、市经济合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定期研究解决区域消费中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任务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负责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市级相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围绕关键环节联动发力,确保任务完成。
(二)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减税降费、用电用水用气同价等政策,鼓励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持续加大普惠小微企业信贷资源投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围绕消费升级开展“双招双引”,建立项目库,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省促消费、稳增长政策措施,提升消费服务保障能力水平。
(三)聚力宣传推广。开展整体宣传营销,绘制“宝鸡消费地图手册”,分行业、分区域做好消费品牌的宣传推广,倡导健康绿色消费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媒体沟通合作,开展城市消费研究,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全方位呈现区域消费中心品牌形象,提升区域消费影响力。
(四)加大招商引资。加大商贸、文旅、物流等项目招引力度,下功夫招引一批含金量足、含绿量高、含新量多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中华老字号、潮流时尚品牌等招引力度,积极参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活动,以更大力度走出去、请进来。
(五)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网上实名采集、推广电子证照服务,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简化分支机构登记手续,创新“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服务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处理好烟火气与宽容度、网红城与文明城等发展关系,讲好“宝鸡故事”,营造“宝鸡人爱宝鸡”“外地人爱宝鸡”的良好消费氛围。
附件:1.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2.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1
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市长
副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市政府分管商务工作副市长
成 员: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市体育局、市文物局、市数字经济局、市经济合作局、市供销社、市贸促会、市邮政管理局、宝鸡港务区管委会、宝鸡海关、宝鸡综合保税区、市口岸办及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市商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宝鸡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清单
序号 |
主要任务 |
具体措施/目标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完成 时限 |
1 |
建设区域购物中心 |
持续优化经二路、高新大道、金台大道、科技新城4大核心商圈,推进桥南石坝河等9个区域商圈建设,打造29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太阳市—陈仓老街—羽阳里”核心街区、西府老街民俗街区、茵香河休闲康养度假街区、青岛啤酒美食一条街等“一主三副”特色商业街区,培育消费新地标。 |
市商务局 |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发改委、市数字经济局,各相关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2 |
推进青岛啤酒文化街区建设,加快如意茵香水镇二期商贸业态招引落地,完善新民巷业态布局,支持西府老街、陈仓老街向定制体验中心、沉浸式消费中心转型,培育有特色、有品味的宝鸡消费品牌。 |
市商务局 |
市文化和旅游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3 |
在火车站、八鱼镇、金台大道及千渭之会、会展中心、科技新城片区打造小商品、生活必需品、建材家居、汽车、工业品等5个专业市场集群,提升居民消费体验感和便利化水平。 |
市商务局 |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4 |
以城市公园、特色街区、旅游景点为支撑,加强夜间消费场景和主题营造,促进夜购、夜游、夜娱、夜宵融合发展;引导商圈街区、公共文化场所延长夜间营业,打造无人超市、无人商柜等夜间消费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有序放开“外摆位”限制,加强夜间交通配套,提升夜间消费服务质量;推动特色酒吧、24小时书店、深夜影院、地摊夜市、后备箱集市等业态发展;整合文旅商体等领域扶持政策,支持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创建。 |
市商务局 |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5 |
以“乐购宝鸡 悦享生活”为主题,打造“情惠新春”“约惠盛夏”“礼惠金秋”“钜惠暖冬”四季促消费活动品牌;培育“宝鸡市文化旅游节”“宝鸡汽车展”等大型节庆品牌,打造宝鸡(青岛)啤酒音乐美食季等文旅商体融合新IP;;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举办区域性商品购物节等专题促销活动。 |
市商务局 |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6 |
建设区域旅游中心 |
整合“中华石鼓园—茵香河—天台山”片区优质资源,一体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依托主城区地理环境优势,打造北坡生态人文观光带、渭河两岸城市景观带、南山农业观光休闲带。推动大水川、九龙山等景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北首岭遗址公园建设、吴山景区开发和钓鱼台景区改造,推进法门寺等景区转型升级。 |
市文化和旅游局 |
市文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7 |
以构建“西府有礼、宝鸡好礼”特色旅游商品体系为目标,设计发布“玩转宝鸡”一日游、两日游、多日游线路,推出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人文研学、美食体验等系列短程旅游产品。 |
市文化和旅游局 |
市商务局、市文物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3.12 | |
8 |
在重点园区景区开发沉浸式剧场、光影秀、水幕电影等夜间游览项目;建设茵香河、太平庄、上川3个田园综合体和凤县草店村、千阳黄里村等1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挖掘“青铜器之乡”文化资源优势,举办展示展览、文创市集等活动。 |
市文化和旅游局 |
市商务局、市文物局、市农业农村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9 |
发放“宝鸡文旅惠民大礼包”,鼓励文旅市场主体让利惠民、打折优惠,持续开展“看中国·来宝鸡”系列文旅产品促销及文化旅游节、温泉旅游节等活动。 |
市文化和旅游局 |
市委宣传部、市文物局、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10 |
建设区域美食中心 |
持续深化国际(丝路)美食之都建设,积极引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美食品牌,将土耳其烤肉、乌兹别克斯坦全羊宴等餐饮品类引进宝鸡,加快丝路美食与宝鸡美食深度融合;开展“一县一桌特色美食”“宝鸡名小吃”评选推介活动,在全市打造和推广“宝鸡特色宴席”,开展餐饮技能培训,提升餐饮消费品质。 |
市商务局 |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4.12 |
11 |
持续推进宝鸡擀面皮、岐山臊子面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宝鸡擀面皮产业园建设,形成集生产、研发、包装、物流及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指导宝鸡擀面皮、岐山臊子面产业技术革新,适应多层次市场需求,实现双百亿产值。 |
市商务局 |
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12 |
振兴“老字号”餐饮企业,引进西安饭庄等餐饮品牌入驻宝鸡,在石鼓太阳市等街区打造“老字号”一条街,在如意茵香水镇打造“丝路美食一条街”;挖掘宝鸡美食历史民俗、文化渊源,提升西府老街、陈仓老街等街区餐饮消费品质,在主城区实现东有啤酒街区、南有茵香水镇、西有新民印象、北有西府老街、中有盛世广场的五大特色餐饮消费聚集区,打造宝鸡特色美食新地标。 |
市商务局 |
市经济合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13 |
建设区域赛事中心 |
加快推进金台公共体育场、西府天地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加快蟠龙新区体育运动公园、西部体育产业园、陈仓区体育运动中心、高新区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市县(区)公共体育场馆全覆盖。 |
市体育局 |
市发改委,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14 |
高水平办好“百合杯”乒乓球大赛、宝鸡马拉松等精品赛事,提升陈仓九龙山马拉松、麟游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品牌价值;举办陕西省射箭冠军赛、群众足球甲级联赛、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申办全国羽毛球冠军赛、游泳锦标赛等影响力较大的国家级、省级赛事;举办草根足球赛、街头篮球赛等群众性活动,打造宝鸡村超、村BA等运动IP,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新模式。 |
市体育局 |
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15 |
建设区域会展中心 |
加快推进会展中心现有场馆提升改造,提升会展中心周边绿化、亮化水平,拓展场馆功能,建立健全场馆日常维护运营工作机制,确保满足各类大型展会活动需要,将现有场馆打造为宝鸡工业品及名优特色产品展销集散中心。 |
宝鸡港务区管委会 |
陈仓区政府,市商务局、市贸促会 |
2025.12 |
16 |
提升中国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中国(宝鸡)国际机器人暨智能制造展览会等展览活动的规模和品质,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培育发展与全市支柱产业关联度高的汽车工业展览会、机床制造博览会、中国(宝鸡)国际酒业展览会、宝鸡特色农业产品交易会等,打造一批专业展会品牌。 |
市贸促会 |
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
2025.12 | |
17 |
支持本地会展企业改进运营模式,策划创办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钛及钛合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密切相关的产业会展项目。 |
市商务局 |
市工信局、市卫健委、市数字经济局、市贸促会,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宝鸡港务区管委会 |
2025.12 | |
18 |
建设区域物流中心 |
完善交通枢纽节点布局,推进宝鸡机场建设;整合区域铁路、公路物流资源,建设服务便捷、功能完善、内通外畅的物流通道。 |
市交通运输局 |
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宝鸡港务区管委会 |
2025.12 |
19 |
建设区域物流中心 |
建设西部大宗(进出口)商品仓储及交易中心、宝鸡港务区智慧仓储货场作业区,配套集交易、结算、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服务中心。 |
宝鸡港务区管委会 |
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宝鸡海关、市口岸办,陈仓区政府 |
2025.12 |
20 |
加快发展国际铁路多式联运,吸引宝鸡及周边的国际贸易货物在综保区报关、报检、通关;常态化开行中亚班列、中欧国际货运专列、东南亚班列。 |
宝鸡港务区管委会 |
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宝鸡综合保税区,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宝鸡海关、市口岸办、市交通运输局 |
2025.12 | |
21 |
以宝鸡(眉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围绕宝鸡及西北地区的特色水果和生鲜农产品,打造西北地区特色生鲜农产品冷链集散中心。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供销社,眉县政府 |
2025.12 | |
22 |
聚焦汽车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烟酒食品、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构建全产业链物流服务体系,扶持一批物流供应链示范项目、示范企业。 |
市发改委 |
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4.12 | |
23 |
加快推进智能供应链平台建设,引导制造企业上平台,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实现商品流通和销售的便捷化、高效化。 |
市数字经济局 |
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24 |
建设区域名品产销中心 |
支持汽车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转型,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制造,加快西凤酒品质提升、柳林酒技改提质、太白酒混改步伐;支持宝钛、吉利、西凤酒等工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工业旅游,促进“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
市工信局 |
市国资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25 |
持续提升陇县羊乳品、眉县猕猴桃、太白县高山蔬菜、凤县特色农产品等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水平;做大做强宝鸡苹果、宝鸡蜂蜜、陇县羊乳品、眉县猕猴桃、太白高山蔬菜、凤县花椒等6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办好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千阳好苹果大赛等品牌活动。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林业局、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26 |
支持企业利用进口博览会、消费品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开展采购对接活动;引进特色加工类项目入驻综合保税区,推进宝鸡进出口商品仓储展示交易中心、眉县中墨绿色生态纺织科技园等项目落地;依托中省名优地产推广项目政策,鼓励本土企业在省外一二线城市开设销售门店,扩大消费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
市商务局 |
市经济合作局、宝鸡港务区管委会、宝鸡综合保税区,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27 |
建设区域名品产销中心 |
支持企业利用进口博览会、消费品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开展采购对接活动,探索举办进出口商品专题展;发挥宝鸡综保区、宝鸡港务区、经开区等主体作用,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市县联动招引外资,引进特色加工类项目入驻综合保税区,推进宝鸡进出口商品仓储展示交易中心、眉县中墨绿色生态智能纺织科技园等项目落地。 |
市商务局 |
市经济合作局、宝鸡港务区管委会、宝鸡综合保税区,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
2025.12 |
28 |
建设区域电商中心 |
丰富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促进电子商务、直播经济、在线文娱等数字消费规范发展,发展即时零售、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鼓励数字技术企业搭建面向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推进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数字消费业态、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升级信息消费,高质量举办信息消费系列活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 |
市数字经济局 |
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
2025.12 |
29 |
建设中国(宝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引进智城环球等跨境电商类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建立宝鸡名优产品海外仓和展示展销中心,打造集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保税物流仓储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
市商务局 |
宝鸡综合保税区、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宝鸡海关,各相关县区政府 |
2025.12 | |
30 |
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农户与市场有效对接,完善品牌、营销、物流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村产业电商化水平;推动电商与快递物流等协同发展,培育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和电商人才,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
市商务局 |
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31 |
引进抖音、小红书、唯品会等平台区域运营中心落户县区电商产业园;持续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设宝鸡优质农产品销售专馆、专柜、专区;引进瓜子网、安居客、智联招聘等平台进驻宝鸡,支持开元商城、银泰城等利用喵街、“云和汇”等线上平台拓展业务,鼓励发展线上商城。 |
市商务局 |
市经济合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 |
32 |
支持企业利用进口博览会、消费品博览会、加工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开展采购对接活动,探索举办进口商品专题展。 |
市商务局 |
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 |
202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