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10时,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宝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小平,眉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博,眉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温文乐、眉县发展和改革局长赵宝英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宝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刚主持。
李刚: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眉县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小平先生,请他围绕“全力加速“五个眉县”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宝鸡新篇章贡献眉县力量!”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眉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博先生;眉县县政府办主任温文乐先生;眉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赵宝英先生。
下面,首先请张小平县长介绍情况。
张小平: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向大家汇报“十四五”以来眉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起交流。首先,我代表中共眉县县委、眉县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眉县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眉县南依秦岭,北跨渭河,县域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7镇1街86个行政村,33万人。眉县是关学创始人张载故里、秦岭主峰太白山所在地。“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扎实推进“十项重点任务”落实,全力加速“五个眉县”建设,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4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亿元,较2020年增长49.3%;地方财政支出27.2亿元,较2020年增长2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5亿元,较2020年增长43.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595元和20151元,较2020年增长23.9%和35.3%;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7.43亿元。下面从六个方面做以汇报:
一是猕猴桃产业全国领跑。眉县作为中国猕猴桃之乡,猕猴桃种植面积30.2万亩,年产量53.9万吨,综合产值60亿元。“十四五”以来,我们围绕“百年产业、百亿产值”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四改五提升”绿色果业革命,加力推进果园设施化、全程机械化、管理数字化、营销品牌化、服务社会化“五化”进程,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世界领先产业。全县建成高标准示范园4.6万亩、设施果园13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园10个,发展社会化托管服务6万亩、订单果园12万亩,建成数智冷链物流中心等千吨级以上冷链集配中心13个,培育齐峰、金桥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户、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眉县猕猴桃”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61.37亿元,每年举办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眉县猕猴桃成功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获评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20多项殊荣,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经验入选全省特色水果产业典型案例。
二是特色工业聚链成群。眉县有中小企业1200余户,规上工业企业117户,民营经济活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64.2%,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十四五”以来,我县把工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一区四园六链”发展战略,纺织服装、钛及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6条特色产业链快速发展。以淮海车业、鑫龙汽车为重点的首善汽车配件制造产业园初具规模,电动三轮车年产销20万辆;以帛宇纺织、兴洲印染为龙头的常兴纺织工业园出口创汇3.4亿元,获评全国纺织产业转型试点园区;以宝钛合金、新钛程金属为引领的霸王河工业园年加工钛材3.1万吨,“钛谷东区”名符其实;以建华铝业、龙恒达铝业为中坚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加速转型,实现产值31.63亿元,以农夫山泉、伊明食品为代表食品饮料(酒)产业链产销两旺,实现产值38.2亿元,眉县正在新型工业化的新征程上阔步向前。
三是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眉县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温泉之乡”。拥有秦岭主峰太白山国家5A级景区、红河谷等2家4A级景区和张载祠等3家3A级景区,是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实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聚力打造以太白山生态游为龙头,扶眉战役红色游、农夫山泉工业游、张载关学研学游等多业态并存、多产品支撑的全域旅游供给体系。建成唐镇瑞斯丽、麒麟府等高品质温泉酒店7家,成功打造横渠书院千灯会、张子文化街等文旅产品,扶眉战役纪录电影《我们的七月》全国上映,世界机器人大赛陕西选拔赛、陕西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赛等31场高规格赛事活动在我县成功举办,太白山登山节、温泉文化节、“四季村晚”、啤酒音乐节等品牌节会广受好评,2024游客9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6亿元。现正值暑期,在这里我诚挚邀请大家带上亲朋好友到眉县来,登太白山巅、沐汤峪温泉、访红色足迹、拜大儒张载,养眼养身养心,畅快呼吸,畅享清凉。
四是城乡一体协同推进。眉县城乡融合不充分,城乡区域不协调,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突破方向。“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交通先行、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眉太高速通车在望,关环、鄠周眉高速、310国道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大干快上,届时眉县高速公路出入口达到8个,实现镇镇通高速,将成为连接西北、沟通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宜居宜业县城初具规模,“1113”县城布局有力推进,建成13.2公里环城绿廊,荣华路商业中轴线打通,千亩地块综合开发征迁启动,3个商圈人气鼎盛,白起公园、文体活动中心、城西停车场相继建成投用,改造老旧小区83个4710户,县城18条街道铺设雨水管网20.8公里,县城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建成地热能供热站4个,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清洁化供暖实现全覆盖,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引领绿色低碳发展,荣获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坚持多渠道增收,实施壮大集体经济项目92个、乡村振兴项目379个,年集体经济收益50万元以上村达到14个、占比16.3%。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市场化、物业化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置,“城乡融合统管”农村供水模式在全省推广,建成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5个、美丽乡村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奋力绘就。
五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是生态的本色,也是发展的底色。秦岭区域占县域总面积49.2%,县境全长25公里渭水穿境而过,眉县既享有良好生态之利,也肩负重大保护之责。“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体推进秦岭区域山、水、林、土等生态保护,率先在全市完成秦岭勘界立标,建成投用秦岭视频综合监管系统,持续巩固秦岭“五乱”整治成效。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盗采砂石行为,渭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下茬解决结构性、根源性问题,2024年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20年改善14%,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入选省级低碳近零碳试点县创建名单,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眉县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六是民生保障更加普惠。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四五”以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24万人,农村转移就业年均7.5万人,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经验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好民生实事,新建小学幼儿园6所,增加学位1.3万个,改造提升中小学校41所,组建教育集团2个,高考质量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入选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立省市专科联盟9个,建成横渠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县级医院托管镇卫生院做法在全省推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被国家监测评为最优等次,在全市率先实现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全覆盖。建成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个,增加养老床位300张,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县,眉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全力打好“八场硬仗”,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勇立潮头,全力加速“五个眉县”建设,奋力打造关中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在此,也希望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眉县发展,也期待大家推出更多反映眉县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报道,共同讲好眉县故事!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李刚:谢谢张县长。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陕西日报记者:在文旅商体融合方面,请问太白山有哪些特色旅游体验点,以及眉县在推动旅游全季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任博: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太白山作为全市以及眉县文旅发展的核心引擎,始终坚持“旅游+生态+温泉+康养+研学+娱乐”发展模式,打造了多元融合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了四季皆有亮点的旅游体验。
在生态观光和康养度假方面。我们依托秦岭主峰独特生态,打造了“一山一谷一温泉”核心体验区。游客可乘坐拂云阁索道登顶天圆地方,俯瞰“一日历四季”的垂直气候带景观;漫步红河谷森林公园,探秘斗姆瀑布、蟠龙湾等自然奇观。在温泉康养方面,我们建成了唐镇瑞斯丽、麒麟府等高品质温泉酒店7家,推出“森林温泉”“药浴理疗”等康养项目。
在文化研学与红色教育方面。太白山周边文化资源富集,张载祠(横渠书院)是关学文化的核心传承地,游客可通过“张载讲学”情景剧、雕版印刷术研学等活动,沉浸式感受“横渠四句”的哲学内涵;扶眉战役纪念馆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通过实景沙盘、革命文物陈列,生动再现西北解放战争历程。
在休闲娱乐与节庆活动方面。我们精心策划全年游活动,推出春季踏青赏花季、夏季登山大会、秋季红叶季、金秋合唱艺术周、冬季冰雪乐园、温泉跨年派等四季主题活动。今年“五一”假期,太白山·横渠书院不夜城试运营,举办“国风夜宴”“关学灯会”等活动,成为假期流量新的增长极。
针对突破传统景区季节性的发展瓶颈,我们以“全域旅游、全季运营”为思路,努力实施三大创新突破:
1.硬件升级保障冬季畅通。购置专业扫雪除冰设备,改造索道、观光车等交通设施,实现太白山冬季全线贯通、在冬季也实现了不封园闭园。
2.产品创新激活淡季市场。推出“温泉康养季”,联合酒店打造“私汤入户+中医理疗+养生膳食”套餐;策划民俗活动,邀请眉户戏、唐家院舞狮等非遗项目进景区展演。
3.营销破圈拓展全季客源。借力文旅领域头部品牌与平台,策划“关学文化+夜游经济”主题推广活动,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发起 “日登秦岭太白山 夜游横渠书院不夜城”话题,联合旅游博主实地打卡,广泛宣传沉浸式实景演艺、非遗体验等特色产品。
“十五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全季旅游模式,重点建设太白山健康谷等项目,推出“温泉+ 中医药”“冰雪+电竞”等跨界产品,开通“太白山—长白山”两山对话旅游专列,推动“冷资源”持续释放“热效应”,让眉县成为四季可游、全域可玩的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谢谢大家!
各界导报记者:作为眉县的首位产业,眉县猕猴桃近五年的发展经验有哪些,未来五年还要怎样提升眉县猕猴桃的产量、品质及知名度?
温文乐: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近几年来,眉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猕猴桃“4552”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截至2024年年底,我们猕猴桃产值达到60亿元,区域品牌价值161.37亿元,先后荣获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等“国字号”殊荣20多项。
一是举县一致抓产业。编制了眉县猕猴桃“百年产业、百亿产值”发展规划,建立了“政府引导、农户生产、企业推进、专家支持”的工作机制,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2亿元猕猴桃产业发展基金,举全县之力发展猕猴桃产业。
二是科技支撑强引领。全域推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十大关键技术,创新开展猕猴桃“四改五提升”果业革命,建成高标准示范园4.6万亩,“两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80%以上,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三是延链强链促融合。孵化猕猴桃电商企业520家,引进千裕酒业等深加工企业65户,建设冷库4830座,总储量达到34万吨,推出猕猴桃果汁、果酒等八大类67个产品,形成了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眉县猕猴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园。
四是广泛宣传树品牌。连续十三年举办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两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眉县猕猴桃 酸甜刚刚好”的宣传口号已经家喻户晓,猕猴桃销往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和80%的中小城市,出口加拿大、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世界领先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持之以恒抓产业。始终把发展猕猴桃“首位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不动摇,重视程度只增不减、政策支持只增不减、资金投入只增不减,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二是用心种出好桃子。纵深推进猕猴桃“四改五提升”果业革命,到2030年,力争全县猕猴桃总面积稳定在30.2万亩、产量不低于60万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争创全国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是延伸特色产业链。提升全县冷链保鲜设施水平,大力发展猕猴桃精深产品加工,力争年度鲜果加工量达到12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
四是打响品牌知名度。持续办好全国“土特产”猕猴桃专场推介、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等节庆活动,不断巩固眉县猕猴桃IP地位。支持果业企业租赁、建设海外仓,参加德国果蔬展等国际果品展销会,让全世界共享酸酸甜甜的眉县猕猴桃美味。谢谢!
城市金融报记者:“十四五”期间眉县实施了哪些重大项目?在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有哪些有力举措?
赵宝英: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眉县“十四五”期间实施重点项目1062个,其中重点产业链项目318个。2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主要分布在六条产业链上;第一是钛及钛合金产业链投资11.8亿元的西部神力航空航天航海精密熔锻生产线项目和投资2.5亿元的宝钛精工精密机械加工项目;二是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投资5.1亿元的紫荆浩宇项目,年产100万件汽车零部件及新型激光技术与研发实验基地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淮海100万辆钠电新能源车辆西部产业园项目;三是装备机械制造产业链上投资6.1亿元的龙恒达年产5万吨新型铝型材加工项目和投资4.1亿元的中晶钛及钛合金高端智能装备生产线项目;四是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投资15亿元的帛宇特种纱线面料生产线项目和投资20亿元的中墨绿色生态智能纺织科技园项目;五是食品饮料产业链上投资3.6亿元的农夫山泉年产15.8万吨饮料生产线和投资2.3亿元的伊明食品熟食加工二期项目;六是猕猴桃发展产业链上投资5.6亿元的新丝路猕猴桃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和投资3.6亿元的猕猴桃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在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抓项目、促开工、快建设、早达效:一是从思想上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动把工作重心向“大抓项目”上转,力量摆布向“大抓项目”上聚,责任落实向“大抓项目”上压,不断增强抓项目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提高谋项目、招项目、建项目、保项目的行动自觉,以项目促发展,用发展破难题、促振兴、强福祉。二是从推进上强化分级包抓机制。对列入年度计划的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和科级干部双包抓,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目标、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围绕服务保障和项目建设进度建立重点项目管理台账,把任务细化到周、责任落实到人,全力帮助建设单位打通项目建设堵点、难点,赶超计划进度。三是从服务上全生命周期保障。对列入年度计划的重点项目,由全县18个服务保障单位协同项目包抓单位,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审批”快捷审批模式,主动上门服务,从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立项、规划、土地、环评、能评、稳评等)、项目建设保障(用工、用水、用电、安全、规范、维稳等)到投产达效保障(用水、用电、用气、用工等)进行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确保新建项目在当年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在建项目安全规范施工,当年建成项目尽早投产投用。谢谢!
凤凰网:现在许多企业反映用工困难,但群众表示工作不好找,针对当前面临的“用工难”和“就业难”问题,眉县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供需矛盾?
任博: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眉县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政企恳谈会、人社工作进园区等活动,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农村转移就业年均7.5万人。
一是充分发挥大数据服务效能。2024年10月,我县投资200万元建成运营就业驿站(零工市场)2处,配套建立“1+8”岗位信息推送平台,发布用工信息3.2万条,服务求职者1.2万人次,向雇主推荐零工3458人次。在此基础上,我们打造“眉县智慧零工”APP平台,求职者通过扫码登记实现岗位精准推送,累计登记信息3910人次,促成就业3500余人次。
二是积极打造就业服务新模式。聚焦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创新开展“访企拓岗”活动,累计深入企业调研200余次,发掘岗位1.1万余个。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开设“眉县就业”直播平台带岗,累计开展直播153期,推介企业442户、岗位信息2万余个,吸引18万人次观看,促成就业3000余人。
三是全力构建立体式服务矩阵。做优线下招聘服务,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夜市招聘会”“零工市场”等招聘活动30余场次。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打造“眉县云端会”就业平台,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青年全程线上沟通,组织县域重点企业举办线上招聘会48场次。通过构建立体式服务矩阵,为县域重点企业招聘人才2360人。
下一步,我们将聚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研判市场化岗位需求,努力扩大政策性岗位供给,有效稳定和扩大就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大力培育劳务品牌,密集开展专项招聘活动,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群众就业增收。谢谢!
李刚: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张小平县长和三位发布人,感谢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媒体记者朋友们,也感谢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