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10时,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宝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陇县县委副书记、陇县人民政府县长、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党工委副书记李维芳,陇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永康,陇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建锋,陇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强,陇县畜产局局长闫柏平出席,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宝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刚主持。
李刚: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陇县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陇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党工委副书记李维芳女士,请她围绕“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全面推进“五区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陇县新篇章”这一主题,介绍陇县“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陇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永康先生;陇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建锋先生;陇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强先生;陇县畜产局局长闫柏平先生。
下面,首先请李维芳县长介绍情况。
李维芳: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与媒体朋友们见面,很荣幸向大家汇报“十四五”以来陇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起交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陇县县委、陇县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陇县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陇县古称陇州,地处陕甘宁三省通衢,秦襄公建都于此,汉初设置陇关,素有“秦都汉关”之称。版图面积2277平方公里,辖10镇、104个行政村,总人口27.3万人。“大美关山,神奇龙门,寻根秦源,社火之乡,羊乳名城,生态陇县”六大名片享誉全国,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社火文化之乡、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等殊荣。
“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陇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坚定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区、绿色发展先行区、现代产业新兴区、创新开放引领区、宜居宜业幸福区“五区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陇县新篇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在百亿规模,年均增长4.25%;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亿元,是2020年的1.32倍;地方财政支出26.7亿元,是2020年的1.0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亿元,是2020年的1.14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922元和17998元,是2020年的1.25倍和1.38倍。主要取得以下八方面成效:
一是坚定不移大抓项目,发展动能持续释放。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项目第一抓手、招商一号工程,“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578个、完成投资435.1亿元,344国道改造、和氏特医配羊奶粉、绿小途智造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建立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工作机制,成功引进中电建、江苏瑞晶等战略投资者,“十四五”以来累计落地亿元以上大项目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现到位资金208.34亿元,连续4年获全市招商引资大项目奖。紧扣“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导向,争取中省资金93.37亿元。聚力打造“心聚陇 州到办”政务服务品牌,获评省级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二是聚力打造首位产业,生态乳都实至名扬。我们大力发展“领头羊”经济,先后摘取国家奶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奶山羊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奶山羊布病净化示范区、国家优质牧草建设示范县等多项殊荣。“十四五”以来,我们接续推进奶源攻坚和提质增效,建成万只羊场7个、规模羊场216个,培育分户扩群户2265户,和氏高寒川牧场跻身国家核心育种场,全县奶山羊存栏57.3万只,规模化养殖率达到60%。以和氏乳业、飞鹤陕西乳品2户龙头企业为引领,发展罐装包材、饲草加工、有机肥生产、仓储物流等链上企业和合作社347户,吸附2.4万多人在各链条就业,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元,“奶山羊兴县富民”经验登上《人民日报》。
三是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大美关山“热浪”奔涌。我们坚持全域景区发展和产业融合发展,“一心一环两线五大景区”全域旅游格局日臻完善,荣获国家避暑旅游目的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关山草原以国家5A创建为引领,持续开展草原生态大治理、景区环境大整治、管理服务大提升,先后实施了智慧景区、《大秦关山》实景剧、风情小镇改造提升等项目,入选陕西最美生态空间、全国大暑节气生态文旅品牌名录。不断提升龙门洞景区内涵,雷音山、龙门驿、固关里晋级3A景区,秦源文化产业园获省级文化产业基地。全域旅游“八个一”工程精彩纷呈,陇州暖锅宴、羊肉泡馍、老马烧鸡等美食备受青睐,陇州刺绣、剪纸、社火脸谱魅力绽放,获评全省非遗示范县。圆满举办首届全国全民健身射箭比赛、全省民间社火展演、市“十三运”会等赛事活动,促进体育与文旅双向奔赴、融合发展。
四是加快工业转型突破,四大集群攀高向新。我们坚定实施生态工业强县战略,县工业园区晋升省级经开区,荣获省级新型工业强县。“十四五”以来,全县先后实施新能源330KV汇集站、陇州白酒等总投资288亿元的132个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构建以华润丰台山风电、华能光伏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集群,以和氏乳业、关山尚品等企业为代表的绿色食品集群,以众德汇、天翔地泰等为代表的新型建材集群,以恩达电子、陇士茂汽配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集群,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54%。储量3.92亿吨的李家河煤矿加快“探转采”、有望明年实质性落地建设。特别在新能源产业上,我们抢抓“双碳”机遇,相继竞配实施总投资91.21亿元的18个风电、光伏项目,已建成并网9个720MW,全部并网后总装机容量可达1.6吉瓦、位居全市第一、关中地区第二。
五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异彩纷呈。以2022年10月获准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我们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努力打造西部地区脱贫县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创新推行“2531”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和“345”工作法,“三保障一安全”持续提升,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工作在全省交流经验。持续壮大特色产业。奶山羊、苹果形成两大产业高地,全县苹果果积6.08万亩,“三瑞”新品种占比达36%,年产值突破3亿元,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粮食面积稳定在49.5万亩以上,中蜂6.5万箱,食用菌1600棚,烤烟2.3万亩,中药材1.4万亩,将2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园全部纳入社会化服务统一管理,打造了“陇县五宝”特色农产品品牌,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县。持续提升人居环境。5年累计投入衔接资金、“千万工程”等项目资金8.36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即将圆满收官,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收运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东风下凉泉等3个村列入全省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省耕地保护激励县。
六是提高宜居宜业品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聚焦打造关陇明珠,坚持“文化立城、森林护城、秀水养城、产业兴城”,城市发展实现了由搞建设到强功能、提品质的重大转变。县城“一河两岸五区”日益繁荣,南岸新城、北部文化休闲区、东部商务区由宏伟蓝图稳步变为现代化新城,城市路网更加通畅,县城面积扩大到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9.52万人,荣获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2021年以来,统筹推进城市补短板提品质和棚改攻坚行动,累计完成投资20.6亿元,征迁1609户、13.5万平方米,全县新建停车场4.6万平方米、便民公厕7个、口袋公园5个,智慧停车、数字城管覆盖全城,主城区2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即将实现全覆盖,印象陇州、桃源里等棚改新区焕发旧城新活力。
七是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绿色发展成色更足。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让陇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十四五”期间,千河陇县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汭河获评省级幸福河湖。深化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完成城区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改造,县禁燃区进一步调优扩面,空气优良天数从2020年306天提升至2024年329天,空气质量稳居关中67县区前列。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造林绿化2.14万亩,提升县城绿地2.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较“十三五”提高0.8个百分点。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县、全省绿化模范县、省级森林城市。
八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用心书写民生答卷。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交出了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高考、中考成绩稳居全市8个县前茅,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教育强县。建成县康复理疗中心、东风区域次中心,荣获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县,曹家湾中心卫生院、东南卫生院等5家基层卫生院被国家卫健委命名为“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单位。全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创新试点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烟叶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等沉甸甸的殊荣,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10.3”及2024年“7.23”特大暴雨等突发事件,荣获全省扫黑除恶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连续五年获省级“平安县”称号、被授予“平安银鼎”。
面向“十五五”,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陕甘毗邻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坚持“产业强县、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城乡融合”理念,全力加快“五区建设”,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李家河煤矿开发和绿能产业带动生态工业转型升级为引领,巩固奶山羊全产业链、现代果业、全域旅游、特色农业四个产业集群,培育硅材料、数智算力等新兴产业,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升级、民生福祉改善,全力打造“全国奶山羊产业高地、西北生态文旅目的地、绿能产业示范区、陕甘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力争到2030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综合实力进入宝鸡市县域第一方阵。
最后,希望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陇县、支持帮助陇县发展,也期待大家推出更多涉及陇县发展的宣传和报道,共同讲好高质量发展的宝鸡故事,谢谢大家!
李刚:谢谢李县长。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陕西电视台记者:“十四五”以来,陇县提出“五区建设”思路目标,主要设想是什么?目前已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在加快“五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李维芳: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们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永康同志回答。
胡永康: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十四五”以来,陇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在县第十七次党代会上,县委、县政府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审时度势提出“五区建设”思路目标,主要设想是: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绿色发展先行区、现代产业新兴区、创新开放引领区、宜居宜业幸福区”为蓝图,做强生态乳都、做靓全域旅游、做大新型工业、做优园区经济,加快形成200亿羊乳、百亿旅游、百亿清洁能源、百亿园区经济“四个百亿”现代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末进入全省县域经济排名前40位。
近年来,陇县紧紧围绕“五区建设”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追赶超越为主线,坚持生态立县、开放兴县,加快实施“12345”发展战略,“五区建设”卓有成效。
一是坚持以创促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基底更坚实。近5年整合涉农资金8.36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706个,培育形成“6+5”特色产业板块和“1+13”社区工厂,全县干净整洁村、重点达标村、示范样板村分别达到100%、70%、25%,跻身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区内涵更丰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森林覆盖率60%,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3.9亿元,实施生态修复、污水综合治理等环保项目16个,连续5年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美丽生态已成为陇县的鲜明标识和靓丽底色。
三是坚持优化升级,现代产业新兴区特色更鲜明。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奶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关山草原5A创建进入国家评审,华润风电、华电光伏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建成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等工业集中区,“四大百亿”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荣获全省乳制品产业链典型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开放引领区动能更强劲。宝中铁路、宝汉高速贯穿全境,514省道即将贯通,陇县向西开放的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发展要素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亿元。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宜居宜业幸福区群众更可及。高效推进县城建设补短板和棚改攻坚行动,县公共体育场和运动公园建成投用,建设路、中山路等9条城市道路全线贯通,千河荟文创街区等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一河两岸五区”发展布局日臻完善,城镇化率44.13%,荣获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先进。
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认真落实全市“一四五十”发展战略,继续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奶山羊全产业链典型县、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动力,加快推进“五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刚:请继续提问。
阳光报记者:“十四五”以来,陇县如何加快高质量项目发展,特别是围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计划是什么?
李维芳: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们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建锋同志回答。
王建锋: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十四五”以来,陇县坚持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的理念,以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以赴抓谋划、强招引、上项目,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抓项目强调度,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县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稳增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投资、工业、消费、建筑业、农业5个稳增长专班,对经济指标、重点项目和中心工作,实行周调度、月观摩、季评比、半年考核,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建立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以及清单化推进、过程化管控、常态化谋划、精准化保障四大机制,实现了项目建设全周期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
二是抓项目扩投资,着力增强发展动能。精准谋项目。聚焦生态乳都、全域旅游、特色农业、煤炭和新能源四大支柱产业链,持续充实项目库、扩大总盘子,年均谋划储备不少于20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推动陇县发展由农业主导向以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等为支撑的绿色工业转变。全力上项目。“十四五”期间,全县累计实施重点项目578个,完成投资435.1亿元,521个项目已完工投用,2021年至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投资稳步增长。积极争项目。建立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工作机制,持之以恒大招商、招大商,“十四五”以来累计落地亿元以上大项目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现到位资金208.34亿元,连续4年获全市招商引资大项目奖。争取中省资金93.37亿元,其中项目类资金14.8亿元。
三是抓项目调结构,着力壮大产业集群。全面推行“链长制”,“十四五”期间全县产业化项目占比50.2%,打造高质量产业链、创新链。以和氏特殊医学配方奶粉生产线等项目为标志,生态乳都加速崛起。全县建成规模羊场216个,建成核心育种场2个、人工授精站28个,高产核心群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以关山草原5A创建提升等项目为引领,全域旅游持续升温。关山“神马”实景演艺、龙门洞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相继投用,带动“一心一环两线五大片区”全域旅游格局更加完善,全县年均接待游客约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0亿元。以华润关山风电等项目为支撑,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相继实施总投资91.21亿元的18个风电、光伏项目,已建成并网9个720MW,全部并网后总装机容量可达1.6吉瓦、年发电量28亿度、年产值可达12亿元。以苹果外贸产业园等项目为带动,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县核桃、苹果、香菇、中蜂、烤烟等产业提质增效,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对外贸易等业态相继崛起,特色农业强县地位持续巩固。
四是抓项目强保障,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连年出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测算“十四五”期间用于扶持、补贴、减免企业发展资金达6亿多元,荣获全省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打造“心聚陇·州到办”政务服务品牌,压缩项目审批时限,以“最简、最快、最优”政务服务让企业群众尽享便利。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目标,以更实举措、更优作风持之以恒抓项目,助力打好全县“十四五”收官战。一是在项目谋划上再深化,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谋划储备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二是在招商引资上再突破,聚焦四大支柱产业链,持续招大选优引强。三是在项目建设上再提速,全力破解土地、资金、审批等瓶颈制约,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四是在营商环境上再优化,全面落实各级惠企政策,健全联企帮扶长效机制,让企业家在陇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谢谢大家!
李刚:请继续提问。
文化艺术报记者:陇县在统筹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关山草原5A创建两个三年行动时,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目前有哪些具体联动举措?
李维芳: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们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强同志回答。
张强: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统筹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关山草原5A创建两个三年行动,是“十四五”期间陇县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全域旅游作为全县首位产业,按照“以创促建、以建促产、产创融合”的思路,以关山草原5A创建三年行动为抓手,持续擦亮大美关山这一陇县文旅的金子名片;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牵引,聚力打造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旅游业体系,奋力打造西部绿色生态山水游目的地、陕西西线旅游目的地。
一是优化规划布局,一体推进两大行动。编制《陇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关山草原景区总体规划》,确立“一环贯穿、五区共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一环”即以关山草原为核心节点的县旅游环线,“五区”即包括大关山生态度假区在内的五大旅游片区。近年来,我们围绕“一环”“五区”布局,不断强化空间规划、品牌营运、体制机制、政策支持、要素保障,有力促进了两个三年行动联动发展,全县先后建成国家4A景区2个,3A景区5个。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提高协同发展实效。统筹各级政策、资金、项目,分类予以下达,提高资金绩效。对关山草原实行“重点支持,以奖代补”,设立年均500万元5A创建撬动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5000万元,并落实金融融资、招商引资等1.3亿元,“十四五”以来先后实施智慧景区、马战演艺等各类项目23个、完成投资2.1亿元。对其它中小景区实行“政策引导,民间投入”,出台县文旅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扶持政策,5年累计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县旅游基金等1.4亿元,扶持打造4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1个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峪见·关山等精品民宿、千河荟文创街区等一大批文旅新业态蓬勃发展。
三是龙头景区引流,多业融合拉动消费。以关山草原为龙头,建立矩阵式、立体式宣传机制,加大高速公路、地铁、公交等广告投放,常态化举办风筝节、赛马节、啤酒节等节会,并积极走出去开展“大美关山 生态陇县”路演宣传,千方百计引客入陇。借助关山草原热度,大力推动“旅游+农业”“旅游+赛事”“旅游+研学”等业态融合发展,相继打造八渡山水田园游、固关古镇红色游、新集森林康养游、天成生态观光游4条精品线路,全国全民健身西北赛区射箭、全省社火文化展演、市十三届运动会等大型文旅活动让更多人熟知大美关山、走进生态陇县。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协同推动工作落实。建立联动推进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双创建”领导小组,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节点化抓好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建立任务清单双向嵌入机制,将关山草原5A景区创建167项指标与全域旅游创建171项任务精准对接,统筹力量,整合资源,一体推进。建立“校企地”人才共育机制,与宝鸡文理学院、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两个创建专题培训、旅游管理实训,持续提升全县旅游业服务管理水平。
李刚: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宝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世界羊乳看陕西,陕西羊乳看陇县。”陇县正在建设百亿生态乳都,请问陇县在发挥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经验做法?下一步工作计划是什么?
李维芳: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们县畜产局局长闫柏平同志回答。
闫柏平: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陇县生态资源独特,养殖历史悠久,是国内公认的奶山羊养殖最佳适生区。“十四五”期间,在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县主动融入全省“3+X”特色产业布局和全省乳制品产业链发展规划,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奶山羊产业发展硬仗,坚持全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打造了乳业兴、百姓富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一条规模化、优良化、科技化、链条化及绿色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
一是率先实现规模养殖标准化,接连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参与制定国家和省市标准18项,发布团体标准52项,建成规模羊场216个,奶羊存栏57.3万只,规模化养殖率达到60%。
二是积极推进种质资源优良化,坚持国外引进与自主繁育相结合,累计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良种7567只、冻精细管2万枚;建成2个核心育种场、28个人工授精站,高产核心群全省第一。
三是始终坚持科技引领高端化,建成陕西关中奶山羊产业研究院、奶山羊产业综合服务中心,首创奶山羊产业大数据平台,揭榜挂帅7大课题、巨菌草越冬试验和冷冻精液研制等关键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是大力推动产业体系链条化,围绕规模养殖、饲草种植、有机肥生产、乳制品加工、包装材料、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多元业态,构建了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解决了2.4万人就业问题。五是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绿色化,打造了国家3A级生态休闲观光牧场和和氏乳业集团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让消费者从“一把草到一杯奶”中感受大美关山、生态陇县的天然醇香。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科技引领、全链打造、规模养殖、智能加工、园区承载、体系支撑”的思路,强奶源、育增量、优服务,全力推动“领头羊”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打造优质奶源基地。突出规模化、标准化在养殖全过程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主攻规模建厂,按照每年新建2个万只羊场、10个千只羊场的目标,到“十五五”末,力争全县建成10个万只羊场,规模化养殖场的设施设备与智能化水平实现大幅提升,全县日产奶量达到100吨,乳企奶源自给率提升至80%,从源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二是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一场一策”,实施规模羊场分类强基培优行动,做强效益良好型、做优发展普通型、提升管理落后型。通过持续举办技能培训班、推广创新技术,显著优化万只羊场的效益与管理模式,力争十五五末实现万只羊场存栏量达到设计存栏的60%以上,全县其他各类养殖场存栏量达到设计存栏的70%以上,养殖场整体效益全面提升,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
三是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全力支持龙头乳企增强核心实力、发挥链主作用。支持和氏乳业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再研发2-3款特殊医学配方奶粉,扩大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飞鹤(陕西)智能制造水平,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3款成人羊乳粉产品;加快液态羊乳制品加工、羊奶酪研发等重点项目招引力度,再引进1—2户乳品加工企业,形成多元化竞争发展格局。
四是守牢疫病防控底线。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国家二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新建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库,筹划建设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室,持续提升应对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靶向防控,健全官方兽医包联包场机制,常态化开展动物疫情风险评估,规范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力保障羊乳产业链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李刚: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的发布会就进行到这里。感谢李维芳县长和四位发布人,感谢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媒体记者朋友们,也感谢所有工作人员。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