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府会议 > 新闻发布会
【实录】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凤翔区专场:高标准建设“一区四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宝鸡新篇章贡献凤翔力量
发布时间:2025-09-09 09:28:48
来源: 宝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

9月4日下午3时,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宝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凤翔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维军,凤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牛建强,凤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市公安局凤翔分局局长李忠,凤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军胜,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刚主持。

李刚: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一场——凤翔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凤翔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维军,请他围绕“‘一二五五’思路目标,高标准建设‘一区四城’,加快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为全市‘加快建设副中心 全力打造先行区’贡献凤翔力量”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凤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牛建强,凤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市公安局凤翔分局局长李忠,凤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军胜。

下面,首先请刘维军区长介绍情况。

刘维军: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凤翔区“十四五”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共同交流。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凤翔区委、凤翔区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凤翔区发展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凤翔古称雍,是华夏九州之一,作为关中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县设府两千余载,演绎了穆公称霸、始皇加冕等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四大名酒西凤酒的原产地,孕育了以秦雍文化为“根”,以凤酒文化、苏轼文化、民俗文化为“脉”的独特地域文化。2021年,凤翔撤县设区,面积1179平方公里,辖12镇160个村、9个社区,总人口51万。2024年,全区GDP达到294亿元,财政收入7.3亿元。

“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和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扣“一二五五”总体思路,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施“工业升级、项目带动、城乡协调、文旅融合、民生提质”五大战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西凤酒城、科创生态新城、宝鸡空港新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一区四城”。以“加快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为奋斗目标,不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扎实推进“十项重点任务”;以改革增活力,以创新提效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十四五”规划20项发展指标中,至2024年底,已超额完成11项,分别是:①人均GDP达到78870元(目标62350元),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目标7%),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26亿元、年均增长10.2%(目标73亿元、年均增长7%),④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3亿元、年均增长19.3%(目标6.13亿元、年均增长3%),⑤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户(目标15户),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005万元(目标3158万元),⑦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28%(目标53.25%),⑧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1.1∶38.5∶50.4(目标10∶56∶34),⑨GDP能耗累计降低率达到12.4%(目标10%),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87%(目标85%);⑪地表水水质年均值达到市考3类标准(目标3类)。至2025年底,GDP增速、旅游综合收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可如期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规上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4项指标完成存在客观压力。

凤翔区“十四五”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西凤酒3万吨制曲、柳林酒业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用。我们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动员一切抓项目”理念,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项目前期经费保障,我们“抓谋划、抓招商、抓建设、抓保障”,全过程开展“保姆式”服务。近年来,谋划储备项目突破2000个,实施建设项目1100多个,建成投用项目800多个,完成投资400多亿元,争取中省市资金109亿元。累计招引项目8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2个、5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实现到位资金650多亿元。华山论剑酒庄、龙源光伏发电等7个项目荣获全市大项目奖,西凤酒4万吨制酒、柳林酒业智能化白酒生产基地等3个项目荣获全市大项目特别奖。今年以来,我们以工业、农业、商贸、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五大类五十大”项目为牵引,组建争项目争资金专班,解决手续办理等问题60个,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778亩,总投资364.3亿元、年度投资72.9亿元的187个重点项目,开工161个,开工率86%,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二是白酒、能源化工形成工业强支撑。我们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持续围绕“白酒、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链条,聚力打造“西凤酒城、长青化工、科创生态新城”三个工业园区。深入实施空间优化、扩规增能、提质增效、强链固群、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引智育才、联企帮扶“八大行动”,全面推行“一包五帮”联企帮扶机制,累计落实工业支持资金2亿多元。总投资397.6亿元、核心区面积10平方公里的西凤酒城建设加速推进,白酒产业链上企业达到58户,首位产业地位更加凸显,2024年白酒产业营收达到148亿元。长青工业园化工园区集聚优势更加突显,入驻长青能化、大唐热电、缔都医药、渭河气体、厚德耐磨、贵金属催化剂等能源化工、精细化工企业43户,绿色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24年能源化工产业营收达到63亿元。科创生态新城集聚关中工具、博一传导等装备制造企业45户,高性能丝锥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全国首架吨级液氢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在我区成功试飞,2024年装备制造产业营收达到4.5亿元。今年以来,我们成立白酒、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未来产业、临空经济“五大产业专班”,出台《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建设图谱》,提前布局人工智能、临空经济、低空经济、钠离子电池、钛及钛合金材料、氢能、智慧农业、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智慧文旅等10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划建设钛合金新材料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等“园中园”,全力抢占新赛道。

三是建成省级“凤翔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我们坚持苹果、高粱、红薯、大葱和劳务经济“4+1”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凤翔苹果”年产量突破30万吨,品牌价值超过25亿元。种植高粱3.5万亩、红薯2.5万亩、大葱2万亩,全力打造凤香型白酒专用粮食生产基地,成功创建红薯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虢王红薯”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长青大葱”秧盘育苗规模西北第一。按照“区有总社、镇有分社、村有合作社”思路,发展区镇村劳务合作社39个,年均收入突破15亿元,群众务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创新“公司担保、银行贷款、财政贴息、保险兜底”金融支农凤翔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160个,2024年实现收入1.2亿元、纯利润达到5000多万元。成功跻身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6.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粮食面积和总产量稳居全市第一。今年以来,我们不断深化与北斗应用研究院合作,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共建“智慧农业科技小院”,推广应用水、肥、药精准调控、温室环境智能控制、低空遥感监测等核心技术,持续强化科技赋能。

四是“四大文化”助推商贸旅游繁荣发展。我们坚持以文聚人、以旅促商,深度挖掘秦雍、凤酒、苏轼、民俗“四大文化”时代价值,高效实施大秦雍城博物馆、六营非遗传承人之家、雍州夜市等标志性项目。东湖成功晋升国家4A级景区,雍城湖被认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西凤工业游入列陕西大西线旅游矩阵,西凤酒酿酒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凤翔木版年画获评全国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凤翔泥塑园入选全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7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秦凤路西府风情”“西凤酒城白酒文化”两大核心商圈加速形成,东湖路、长青路、秦景北路3个商业区日益壮大,“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扩围实施,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高效运行,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获全省促消费稳增长先进区。今年以来,我们成立凤翔小吃产业协会,以协会为载体带动企业发展,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5户,西凤酒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红西凤首次出口澳大利亚,橘子实业产品通过欧盟认证,贸易自营进出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1%,消费供给体系不断完善。

五是秦凤路、东大街树立了城市更新样板。我们坚持新型城镇化方向,大力实施城市风貌提升工程,47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建成投用,81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20.3公里雨污分流管网接续实施,秦凤路、东大街全面焕新提质。完成86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建成“庭前小园”示范户3280个,改建户厕3.3万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1%,垃圾集中清运率达到95%,长青镇荣获全国文明镇,田家庄镇荣获国家卫生镇,六营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紫荆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宝鸡(凤翔)机场全面开工,长青铁路Ш场建成运行,银昆高速、菏宝高速凤翔境内路网结构系统优化,关环高速、G244和G344改建等项目有序实施,西府大道等256公里县乡道路顺利改造,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西北地区首个县区级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监管平台上线运行,空气质量连续五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小韦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重点生态工程高效实施,完成营造林2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20年的25.4%提高至26.1%。今年以来,我们提速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置项目,投入7000余万元,聚焦全域、全面、全员,深入开展“干净凤翔”行动,城乡环境实现“一眼净”。

六是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的美好生活品质更高。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85%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累计支出120亿元,年均增长7.9%,其中2024年支出29.4亿元,比2020年增加8亿元。深入实施稳就业“十大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3万人次。累计投入7.3亿元,实施职教中心迁建等教育重点项目12个,优化整合中小学48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100%,高中招生率提升至77%,教育质量稳居全市第一方阵。“一次挂号管三天”医疗惠民服务全面推行,200多项医学检验结果全省互认共享,医共体实现镇村卫生机构全覆盖,区医院3号住院楼和区老年公寓即将建成。新增西城、东湖、东大街三个社区,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站7所,规范运行农村幸福院165所,建成普惠托育机构14所、提供托位1500多个,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4亿元,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全国交流。新建图书馆文化馆服务点62个、城市书房2个,开展电影、秦腔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7万场次,入选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今年以来,我们的城区智慧停车等十大民生项目大干快上,凤翔中学新校区、凤翔小学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医共体优化整合有序实施,区殡仪馆和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群众对凤翔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获得感更具成色。

回顾“十四五”,困难比预计的多,成效比预期的好,我们的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创新动能更加强劲、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社会基础更加坚实,“十四五”必将在凤翔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产业转型升级动能不强、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有待提升等短板问题依然存在。

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硬道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政治,发扬“干字当头、又实又快、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以文化建设为第一抓手,把秦雍文化作为凤翔悠久历史的“根”和“魂”,持续扩大影响力,全面提升开放度,让文化助推凤翔走向全国、走出国门。以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提升为核心路径,进一步培强“白酒、化工、装备制造、未来产业、临空经济”产业发展基础,坚定不移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落地实施城市发展、镇村建设等各类规划,不断完善交通路网和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持之以恒提升城乡发展品质。以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学校、医院和幼儿托育、老年康养机构为落点,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吸引更多的人集聚凤翔、服务凤翔、发展凤翔,多措并举推动凤翔加快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为奋力推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新篇章的凤翔实践而不懈奋斗!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李刚:谢谢刘区长。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陕西电视台记者:请问“十四五”期间,凤翔实施了哪些重大项目?在重点项目推进上,有哪些有力举措?

刘维军: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们副区长牛建强回答

牛建强: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这其实是两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十四五”以来,凤翔区始终坚持以“一切工作项目化、动员一切抓项目”的理念,把高质量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全力以赴扩投资、稳增长、促转型。截至目前,全区共实施“十四五”重点项目392个,总投资达到2077.5亿元,为我们加快建设“一区四城”(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西凤酒城、科创生态新城、宝鸡空港新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我们认真梳理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凤翔实际,重点布局在六大领域,使凤翔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均衡,更加和谐。

一是传统产业升级领域,布局项目36个,总投资192亿元。大家特别关注的西凤酒优质凤香型白酒扩能提质项目就在其中,推动我们凤翔的白酒产业向着智能化、绿色化大步迈进,酒城建设日新月异。

二是能源化工提升领域,共有26个项目,总投资397.6亿元。比如精细磷酸盐专用化学品项目,将进一步擦亮我们化工园区这块金字招牌。

三是先进制造发展领域,虽然项目数量是4个,但总投资也达到了37.26亿元,像陆港高端装备制造这样的项目,正在为提升园区综合实力注入新动能。

四是创新驱动培育领域,实施16个项目,总投资69.9亿元。重点打造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等平台,让更多科技型企业在凤翔集聚成长。

五是文旅深度融合领域,我们布局了36个项目,总投资76.67亿元。比如正在推进的大秦雍城博物馆,就是要让“先秦古都·醉美凤翔”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六是城乡基础设施领域,这也是我们民生投入最大的一块,共实施124个项目,总投资716.4亿元。从主干路网改造、供水保障完善,到城镇设施提升、老旧小区焕新,方方面面都在持续升级,让凤翔的城市承载能力更强、老百姓生活更便捷。

下面回答第二个问题。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抓前期、快建设、早达效”的要求,主要从三个方面精准发力:

第一,强化前期攻坚,打通审批“快车道”。  

我们瞄准“中央有号召、政策有支持、凤翔有需要、群众有期盼”的重点方向,专门组建了白酒、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未来产业和临空经济“五大产业专班”,区财政还专门拿出1000万元保障项目前期工作。通过引入专业机构按月辅导、分部门研判,依托“智库+专员”联合编报,真正把项目谋实谋准。审批环节也大幅优化,建立预审制度,审批时限压缩了46%。同时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区里工业、农业、文旅各3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项目早立项、早启动。

第二,强化精准调度,按下建设“加速键”。  

我们以产业链发展为主线,建立“六个台账”(五类五十大战略性项目管理台账、重点项目管理台账、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台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台账、赴省市对接项目台账、已下达中省投资项目进展情况台账)管理机制,对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督导。创新推出“专班推进+领导包抓+专员服务+集中会诊+精准纾困”的推进机制,全面落实“四个一批”动态管理。建立“一月一主题、一月一研究”调度机制,紧盯用地、资金审批等关键要素,组织争项目争资金专班主动上门服务,一项一策破解开工堵点,确保项目“开工即纳统、投资即到位”。

第三,强化服务保障,冲刺投产“达效战”。  

我们把招商引资视为形成实物量的源头活水,组建了8支招商小分队,提供从对接洽谈到落地投产的“保姆式”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招引项目832个,到位资金651.46亿元。推行重点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大幅压缩验收时间。拓展水电气暖“一站式”线上报装和线下“一窗受理”,加速项目投产达效。依托“陕企通”、政企恳谈会、政银企对接等平台,及时响应企业诉求,持续释放重点领域的新产能,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总之,在凤翔,我们坚持以项目看发展、以实绩论英雄,努力让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我们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凤翔、支持凤翔,共同见证凤翔的成长与蜕变!

谢谢!

李刚:请继续提问。

华商报记者:2021年凤翔成功撤县设区,请问“十四五”撤县设区以来,凤翔在加快融入主城区、推进城市更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维军: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们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区长、市公安局凤翔分局局长李忠回答。

李忠: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十四五”以来,凤翔区紧抓“撤县设区”重大机遇,锚定“加快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目标,立足“丝路名埠·醉美凤翔”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文化定性、群众满意”的建设思路,系统推进老城区功能完善、西新区提质扩容和东新区文化铸魂,持续提升城市宜居、韧性和智慧化水平,融入主城区发展成效显著。

(一)规划领航,锚定城市发展坐标。伴随“撤县设区”的历史机遇,我们精准把握身份迭代后城市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以科学谋划引领空间布局与功能品质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批,编制完成《宝鸡市凤翔区“撤县设区”城市风貌提升规划》,未来十年城市建设方向与发展路径更加明确。结合城市体检成果,精心编制《凤翔区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为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规划体系,加强与宝鸡市主城区规划衔接,构建跨区域协同规划机制。同时,立足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将秦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城区。

(二)项目驱动,夯实城市功能根基。我们始终以项目破瓶颈、以建设提能级,让城市更新的脚步坚实有力。累计争取中省市资金9.65亿元,集中实施68个重大城建项目。总投资2.3亿元的东大街片区品质提升项目,集成化改造雨污分流,实施街面美化,优化停车场布局,有效破解了城市内涝与交通拥堵难题。秦凤路、东大街、西府大道改造、纸坊街拓宽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三边一口”改造等47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落地见效,城区路网循环与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十项行动”深入推进,城西垃圾中转站即将投用,28处生活垃圾分类亭投入使用,3135个车位完成智能升级,“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建立重大城建项目储备库,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推行全周期管理模式,确保项目按时交付使用,推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升级。

(三)生态优先,筑牢城市安全屏障。我们始终把城市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摆在城市建设的突出位置,构建“远期统筹+年度实施”的梯次化推进体系,高标准完成《宝鸡市凤翔区排水专项规划(2023-2035)》和《凤翔区雨污分流改造年度计划(2024-2028)》编制,为未来城市排水系统勾勒出了清晰的“长远路线”。今年实施的雍城大道雨污分流项目已经投用,城区累计已完成雨污分流管网20.32公里,城市品质在排水系统升级、强弱电下地与人行道绿化等多维赋能中持续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分年度有序推进西大街等14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结合城市绿地、水系建设,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全力筑牢绿色安全的城市发展基底。

(四)民生为本,绘就宜居城市画卷。我们坚持把群众对 “住得舒心”的期待放在心头,投入3.19亿元,对凤鸣小区、关中小区等81个小区5930户居民住房完成改造,铺设各类管网1.52万米,新增绿化面积2900平方米,小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宜居” 从口号变成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五)交通先行,织密城市交通网络。我们锚定“内畅外联、无缝衔接”目标,积极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立体交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宝鸡(凤翔)机场全面开工,G344、G244改建,宝鸡北过境、关环高速、机场快速干道、凤翔大道等重大项目协同推进。客运服务优化升级,新增2条高速定制线路,形成“3条城际公交+2条高速定制”直达主城区的交通格局,前往主城区时间比以往缩短30分钟,出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融入主城区的步伐明显加快。下一步,我们将加快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宝鸡(凤翔)机场配套设施建设,优化高速和快速干道网络,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让路网更加密集、通行更加高效,持续提升区域交通联系和群众出行体验。

展望未来,凤翔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为统揽,坚定“人民城市”理念,抢抓机遇、实干担当,持续加快城市更新和融城步伐,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品质同步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宝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凤翔力量。

谢谢!

李刚:最后一个问题。

宝鸡市融媒体记者:2023年,省委、省政府围绕“打造百亿西凤、培育千亿产业”发展目标,将以西凤酒为核心的凤香型白酒产业链列为全省第24条重点产业链。凤翔作为中国“四大白酒”西凤酒的原产地,请问“十四五”以来,凤翔区是如何推动白酒产业发展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维军: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们凤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军胜回答。

王军胜: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凤翔因凤而名、因酒而兴,是中国“四大名酒”西凤酒的原产地。“十四五”以来,我们围绕“打造百亿西凤、培育千亿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持续推动白酒产业发展。一是在高位推动上,我们成立了西凤酒城建设指挥部,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指挥长,区政府区长、西凤集团董事长、柳林酒业集团董事长担任指挥长,形成了省市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酒城建设组织体系。二是在政策支持上,我们出台《促进凤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给予白酒企业全方位支持,引导支持西凤集团等企业建设数字工厂,建成白酒产业省市专家人才库。落实酒城项目建设土地优先供应政策,第一批征迁任务全面完成,第二批征迁工作加速推进,完成土地预征3024.2亩、报批土地2555亩,按“标准地”模式供地1945.3亩。三是在酒城建设上,我们围绕管网设施改造、工业设备更新、文旅融合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等四大领域,谋划了总投资409.93亿元的4大类75个重大项目,其中:重大产业化项目4个(西凤酒10万吨优质基酒、现代包装科技产业园、柳林酒5万吨基酒、华山论剑1万吨基酒),总投资255.6亿元;农文旅商体融合类项目26个(凤香型白酒原粮本地化种植基地、凤香小镇、雍山文化公园、城市现代服务中心<CBD>等),总投资51.2亿元;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类项目15个(学校、幼儿园、住宅等),总投资62.14亿元;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类项目30个(道路交通、污水处理厂、水系治理、标准化厂房等),总投资40.99亿元。目前,酒城规划核心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4.35平方公里,其中,西凤酒万吨酒海库、柳林酒业一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西凤酒7万吨制曲项目竣工验收、4万吨制酒2号车间即将投产,华山论剑包装中心基本建成,洛西路、三尧路开工建设,柳林污水处理厂主体封顶,西凤酒城现代包装科技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酒城建设持续保持大干快上的良好势头。四是在产业链拓展上,高标准编制《西凤酒城建设规划》《西凤酒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科学规划七大功能板块(白酒生产区、品牌灌装区、印刷包装区、仓储物流区、白酒创意区、食品加工区、生活服务区);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引进白酒相关配套(白酒生产、酒体设计、包材制造、物流运输等)企业24户,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推广“高粱+大麦”轮茬种植模式,打造凤香型白酒专用粮食生产基地;按照“白酒+文化+旅游”模式,打造全省首条工业文化旅游线路,推动西凤酒4A级、柳林酒3A级工业旅游景区创建,西凤酒工业旅游跻身国家示范行列。五是在品牌塑造与推广上,我们深挖西凤酒三千年无断代传承历史文化底蕴,紧盯高端市场,开发“红西凤”“柳林醉”等拳头产品,引导酒企开发核心品牌并注册商标46个,高规格举办全省秦酒质量提升发展大会和白酒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升西凤酒的品牌影响力。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知名展会,比如,酒博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全方位展示凤香型白酒独特魅力。

通过以上举措,我区白酒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产业规模实现大幅增长,白酒产业链营收从2022年的134.7亿元到2023年的141.1亿元,2024年进一步提升到148亿元,“西凤酒”品牌价值跃升至3336.83亿元。其次,西凤酒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攀升,蝉联四届全国评酒会“国家名酒”称号,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红西凤”品牌跻身全球酒类产品第一方阵、首次出口澳大利亚,现在西凤酒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西凤集团销售收入持续突破百亿。再次,产业带动作用更加强劲,白酒产业链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白酒产业链主要企业共计58户,其中:白酒生产企业18户、销售企业16户、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24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了白酒生产、包装印刷、商贸物流等从业人员1.3万人,发展高粱种植3.5万亩、大麦2000亩,西凤酒工业旅游基地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3亿元。最后,长远发展初具规模,西凤酒城建成后,基酒产能将由现在的7万吨提升到20万吨,年均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税收100亿元以上,酒城人口由1.5万人增加到6万人,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凤香型白酒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将全面提升。

谢谢!

李刚: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的发布会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刘维军区长和三位发布人,感谢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媒体记者朋友们,也感谢所有工作人员。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