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鸡日报 2017年9月27日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宝鸡市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空中交通、铁路运输、高速和干线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公交、农村公路等方面,详细规划了我市到 2025年的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目标宏伟,任务具体,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未来,随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宝鸡将从一个内陆欠发达地区,以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冲出潼关,跨越嘉峪关,穿越秦岭,与全国许多重要城市实现一两个小时“握手”;搭乘“一带一路”的列车,与世界不少国家的城市“牵手”。宝鸡的物流、商贸流、资金流和农特产品将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宝鸡,这一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将以大交通为枢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精彩。“今年 3月,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是我们巩固宝鸡交通枢纽地位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我市构建大交通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胡公尚高兴地说。
投资1000亿元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据介绍,《意见》明确提出,投资1000亿元,全面加快市域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充网络规模,完善网络布局,优化结构等级,到2025年,我市基本建成“内通外联、公铁互补、空地立体、衔接顺畅”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整体效益充分发挥,公众出行更加便捷,货物流通更加顺畅,为全市实现追赶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服务支撑。
新建10条高速3条城际铁路
这几年,我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力,继宝天高速、宝平高速、绛帐至法门寺高速、西宝改扩建工程通车后,连霍高速过境线、宝坪高速、太凤高速开工后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网越织越密,综合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意见》提出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全面建成。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由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构成,主要承担省际间和城际间的快速连通。构建“三横两纵两环”高速公路网,实施宝鸡至坪坎、凤翔至旬邑、眉县至太白、眉县至岐山、麟游至法门寺等10个高速公路项目,力争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50公里;加快“两横三纵七辐射”铁路网建设,实施法门寺至机场、西安至法门寺、法门寺至宝鸡城际铁路项目,新增铁路里程150公里,总里程突破600公里;新建宝鸡支线机场。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全面建成,横向依托合凤、连霍、眉太凤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徐兰客运专线、西安法门寺机场城际铁路,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地位;纵向依托银昆、麟法汤高速公路和宝中、宝成铁路,增强南北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600公里
对内综合运输网通达深度加强,路网等级大幅提升。对内综合运输网由普通国、省道和城市轻轨等构成,主要承担市域内及市域与周边市、县间的快速连接。以市区绕城、关中环线高速公路和法门寺至宝鸡城际铁路带动东部川塬旅游开发,促进关中城市群融合发展。将对国省干线公路交通繁忙路段、瓶颈路段和城区过境段进行升等改造,实施G342蒲村至马家镇、S311两亭至良舍、S515固关至陕甘界等20个干线公路项目,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600公里,实现市区与县城间、重点镇通二级路,支持园区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城市轨道交通备受市民关注,《意见》提出力争建成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改善市域内交通运输条件。
农村公路连万家,通村深度关系脱贫攻坚。《意见》提出,“十三五”实施县乡公路改造860公里,完善农村公路1.1万公里,全面完成通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建设。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提高道路等级和抗灾能力,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农村公路网化程度和安保等级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小康农村公路。
客运实现“零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
交通网络体系就像人的血脉,一通百通。我市未来将全面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在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上有着前瞻性的规划。
在建设综合运输枢纽方面,《意见》提出新建或改扩建宝鸡城南客运枢纽、法门寺游客集散中心、阳平铁路物流中心和眉县东岭综合物流园等8个综合运输枢纽。到2025年,100%实现新建综合客运枢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乘距离不超过300米,改扩建换乘距离不超过500米,换乘时间5分钟以内,专业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比例达到40%,具备多式联运服务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比例达到30%。
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方面,《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城际公交网络建设,推动市县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公交出行体系、公交站场建设,使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和公交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实现公交与铁路、公路客运服务的有效衔接,建成全国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至2025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县域内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比率达到60%,城市公交网密度达3公里/平方公里,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45%。
实现“互联网+综合交通”
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伴侣,交通出行也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交通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将使出行者、运输者十分便利。
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无车承运等是新型运输方式,《意见》提出,未来我市将在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业实现深度融合,建设、改造3个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市与县区物流网络的服务对接;扶持3家城市配送企业发展共同配送、连锁配送等业务;力争未来10年内新型运输组织方式承担的货运量以不低于5%的速度增长。至2025年,县、镇、村三级配送站点网络覆盖率达85%,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100%。
在“互联网+综合交通”方面,建成宝鸡市综合运输监控指挥平台,实现对综合运输服务的统一监控、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理,实现综合运输服务信息在更大范围的互联共享,到2025年,二级以上客运枢纽和客货运站场视频监控检测率达100%,城市公交和长途客运班线中采用调度系统完成运输计划和运行安排的比例达到100%,实现综合运输服务信息跨区域、跨部门、跨企业的互联互通。
深化“大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交通体制事关综合交通枢纽目标能否实现。为此,《意见》提出,建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成立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编办、考核办、发改委、财政、国土、住建、规划、交通运输、邮政管理、西安铁路局宝鸡东站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研究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县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也要建立对应工作机制。
我市将科学整合机构职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交通运输管理的职能、机构、人员进行整合,构建“一局+专业管理机构+专业企业”交通运输管理模式。《意见》最大的亮点就是,由市交通运输局统一履行全市公路、铁路、民航、公交建设协调管理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