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B类
签发人:惠强
宝市教函〔2022〕27号
市民革:
贵委在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乡村教育工作的提案》(第20号)收悉。现就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重点任务。近年来,按照省市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全市教育系统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将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多措并举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全力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教育帮扶。针对乡村学校优质资源匮乏、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创新实施“宝鸡市城乡教育联盟”,建立跨县域、多层次、团队式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细化评估考核,实行教育资源、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发展资源共建共享,引导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差异共融。把乡村学校任教经历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近两年,全市共组建跨县区学校联盟165个,县域内联盟316个,交流轮岗校长教师2000余人次,有效激发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活力。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严格落实城乡一体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乡村不足按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照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年内落实乡村学校专项补助资金784万元,惠及乡村小规模学校 174所。2021年秋季,将400元/月的乡村教育生活补助政策从5个原国贫县扩大到市域内全覆盖,仅此一项,市财政就新增专项资金2200万元,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调动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021年教育经费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各学段乡村教育投入比上年提高1.46—3.81个百分点。
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创建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不断优化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布点规划,持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实施乡村学校宿舍、食堂、浴室、饮水用电、取暖制冷改造和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重点功能部室建设,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室)标准化建设,推动实现城乡办学条件标准化。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供餐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受益学生78万人次。
四是优化教师队伍。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协调编办、人社等部门,统筹利用存量编制,采取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地方优师计划定向培养等方式,优先满足乡村学校和薄弱学科教师需求。在招聘条件制定上,坚持“三放宽一降低一允许”,即对山区县、贫困县适当放宽学历、放宽专业、放宽年龄,降低或不设开考比例,确保最大限度招到人。允许山区县、原国贫县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面向本地户籍及生源考生招聘。近三年,共通过公开招聘补充中小学教师 2423 名,其中县及县以下占到了95%。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听取贵委的意见和建议,持续加大乡村教育支持力度,一是继续深化校长教师交流,开展乡村教师专项培训,表彰最美乡村教师,引导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通过骨干名师引领,带动乡村教育提质。二是继续优化学校布点。保留必要的乡村学校教学点,统筹利用撤并农村学校发展学前教育,建设幼儿园,满足就近入学入园需求,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三是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摸排并妥善解决学校欠账,确保乡村学校正常运转。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省市财政厅、发改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乡村教育建设项目,努力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全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宝鸡市教育局
2022年6月30日
(联系人:赖瑛 ,电话:279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