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对市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第113号
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 2022-11-21 11:16:06
来源: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类别:B类

宝文旅函〔2022〕15号   签发人:周保君


市农工党:

贵团体提出的《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提案》(第11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以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名市”为目标,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两大大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传统产业优化、新兴业态培育、文旅品牌塑造、产业融合提质、市场主体壮大、园区基地打造“六大工程”,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和旅游休闲度假中心。202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0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4.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8%和41.2%;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6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9.0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3.5%和26.4%。

一、坚持党政统筹,凝聚创建合力。

1.抓党政统筹。创建工作纳入市“十四五”规划核心任务,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党委统筹谋划、政府推进落实、各方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市级28个部门组建8个专项工作组,“+旅游”内容纳入各专项规划,实现多规融合,齐抓共管,合力推进。

2.抓政策保障。按照“全景宝鸡、全季皆宜、全时旅游、全业互动”的思路,将建设区域旅游休闲中心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全市5个县区将旅游产业列为县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明确了旅游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和《高A级景区创建奖励补助办法》,高起点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了《旅游景区考核评定动态管理办法》《A级旅游景区暗访检查工作办法》等监管制度,高效、规范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3.抓示范带动。眉县、凤县、金台区、扶风县、陇县先后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太白县鳌山、关山草原、大水川、麟游九成宫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太白山荣获“中国温泉之乡”称号,并于2020年成功创建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我市旅游度假区等级和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市49个A级景区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6个,高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二。    

二、坚持高标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1.坚持项目带动。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积极抢抓中省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政策红利,深度挖掘文旅资源禀赋,谋划“十四五”文旅重点项目263个,总投资1325.6亿元。其中,列入陕西省文旅“十四五”规划项目82个,总投资1000亿元。另外,还谋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等项目61个,总投资约560亿元。今年,实施1000万以上文旅项目92个,33个列入全省万亿级文旅产业发展项目库,36个列入全省高质量项目清单,51个被确定为市级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已有70个项目启动建设(包含新建项目23个),其中汤峪村金瑞民宿、关山草原景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两个项目已经建成完工,累计完成年度投资24.06亿元。

2.突出产业融合。起草完成《宝鸡市推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为核心,带动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打造文化魅力之城。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周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岐山周文化景区、三国小镇、太极源景区、秦源文化产业园、方才关文化旅游综合体等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凤飞羌舞》《封神演义·炫战》《鬼方之战》《三英战吕布》等互动体验式实景演艺相继入驻景区。打造绿色生态之城。建成大水川、九龙山、野河山等景区,启动了百湖千池万顷水面、渭河景观带、天台山风景名胜区、茵香河旅游区、虢川河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打造浪漫休闲之城。太白山御龙湾温泉、尚镜温泉、红河谷漂流等休闲项目投入运营,西府老街、陈仓老街等美食街区人头涌动,秋菊客舍高端民宿、河口镇岩湾休闲康养度假区、七里川花海田园综合体等休闲项目引入驻足。打造活力健康之城。鳌山滑雪场获批为全省首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大水川马拉松、麟游半程马拉松等赛事逐步发展为常规型品牌赛事。开拓工业旅游新市场。在全省率先启动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打造了西凤酒、长乐塬、吉利汽车、青岛啤酒宝鸡公司等12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遗产旅游基地。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在全省率先出台《宝鸡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建设了西府老街、七星小镇、南由古城、孙家村乡村旅游3A级景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民俗旅游示范点,建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3个。宝鸡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太白山创建为国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鳌山滑雪场创建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滑雪度假地。

3.推动文旅消费升级。下发了《宝鸡市创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把关天副中心城市建设、夜间经济与旅游发展充分融合,用旅游的标准完善城市功能。聚焦承载基础,投资60多亿元,建成青铜器博物院、中华石鼓园、文化艺术中心、宝鸡大剧院、宝鸡美术馆、长乐原抗战工业遗址公园、横渠书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场馆,并引进西安演艺集团在宝鸡音乐厅、宝鸡大剧院开展常态化演出,自5月初启动以来,已演出9场。集聚文化旅游消费元素,引进资本,汇集特色美食、休闲娱乐、文创产品销售、研学等各类元素,打造太阳市、陈仓老街、茵香河、西府老街、盛世广场等城市文化休闲精品街区,让城市成为“快乐旅游、精彩生活”的旅游目的地。石鼓·文化城项目被中宣部纳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陈仓老街成功入选省级文化旅游街区。聚焦优势资源利用,以非遗、青铜器等为基础,积极拓展文创产业发展,我市选送旅游商品在国家级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大赛8金9银的成绩。

三、坚持整体保障,擦亮宝鸡旅游品牌。

1.健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智慧网”和“服务网”,完成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市县一体化建设,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平台互通和数据共享,旅游过境短信全面开通。新建基层旅游服务中心17处、游客集散中心12处、自驾车旅居车营地19处、旅游咨询服务点9处,主要景区旅游公交专线全面开通,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加快建设,新改扩建旅游厕所500余座,获评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工作先进市。

2.强化宣传营销。出台了《宝鸡市“引客入宝”旅游奖励办法》及《宝鸡市“引客入宝”旅游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推出了各景区面向全国医护工作者实行优惠政策、5.19中国旅游日惠民政策,并开展五一节假日“宝鸡人游宝鸡”优惠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岐山周文化旅游季启动仪式以及大美秦岭、魅力宝成”文化旅游列车首发暨宝鸡市“引客入宝”活动等系列活动。同时积极引入新媒体宣传手段,加强主题产品宣传活动,先后启动了“春来宝鸡·万紫千红看花海”“夏游宝鸡·旅悦乡居乐山水”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了云游宝鸡直播10场、媒体采风拍摄活动8场,在宝鸡文旅抖音号、宝鸡旅游视频号发布短视频近百条,累计关注量达到55万人次以上。

3.优化服务环境。一是疫情防控扎实精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指导落实防控措施,加大各类文旅场所巡查管控力度,科学合理举办文旅活动,及时调整经营活动管理政策,严防疫情通过文旅活动传播。认真履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大型活动专班职责,紧盯关键环节、严格审批报备程序,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二是市场环境安全有序。以开展文旅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在疫情防控、防汛、旅游包车、高风险旅游项目、地质灾害等8个方面加强检查督导,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和化解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21年陕西省旅游安全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在我市举办。围绕文化旅游领域精品化、规范化管理,扎实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建立A级景区暗访检查等7项制度,推行承载量控制、风险提示、隐患自查、“黑名单”公示等工作机制,文旅市场监管工作连续多年受到全省表彰,获评“陕西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三是生态保护责任有效落实。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坚持关口前移,把秦岭生态保护贯穿到旅游开发全过程,严把项目审批关和建设关。制定《宝鸡市秦岭区域农家乐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深入开展秦岭区域农家乐多部门联合整治行动,拆除秦岭区域农家乐3家、关闭取缔19家、自主退出118家。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对标对表、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实效,努力打造“全景宝鸡、全季皆宜、全业互动、全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力争年内全市70%以上县区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宝鸡市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奋力冲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联系人:苏强  联系电话:13892750146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8月3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