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对市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第274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 2023-07-20 15:07:56
来源: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类别:A

签发人:赵海斌

宝农函〔2023〕75号

曹铭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27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农旅结合、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为目标,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突出品牌塑造、宣传推介、示范引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美丽休闲的农旅融合示范点,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民就地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旅融合发展。

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2018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市旅发委和市农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宝旅发﹝2017)23号)提出了市级涉农资金要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通过担保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立足资源禀赋,体现优势特色,从发展休闲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业态类型、打造知名休闲品牌三个方面将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明确列入《宝鸡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千方百计争取中省财政资金,支持我市休闲农业发展,2018年以来共争取省市级休闲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资金5000多万元,主要用于千阳南寨苹果产业强镇、陇县温水香菇小镇、陈仓区周塬设施蔬菜产业强镇、,眉县金渠镇猕猴桃特色小镇、凤县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等产业发展,支持三产融合项目建设。联合市邮政储蓄银行出台《宝鸡市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领域金融合作实施方案》,通过信贷途径,扶持休闲农业企业发展。目前正在编制《宝鸡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用高质量规划促进我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围绕休闲农业,打造农旅融合休闲农业新高地。

围绕渭河百里画廊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观光农业、周秦农耕文化、岭南休闲农业、城市周边都市农业五大休闲农业产业带,建设了一批集观光、休闲、体验、康养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2020年以来,在遭遇持续疫情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花海经济,研学经济、露营经济,使其成为我市休闲农业的新亮点,金台区的永利村、陵辉村发挥城市周边优势,发展以油菜花海为主的花海经济,吸引宝鸡及周边城市人口赏花旅游。岐山故郡油菜花海、太白鲁冰花海、凤县秦岭花谷等也吸引了近百万游客赏花游览。据统计,2022年底,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318个,从业人数2.57万人,接待游客1553.9万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11.28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5.1亿元,实现利润2.17亿元,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24万元。休闲农业完成投资3.16亿元,其中政府扶持资金5082.5万元,占休闲农业投资总额的16.1%;休闲农业占地面积13418.7亩,开展休闲农业培训200多场次,培训人员1.47万人次,占从业人员61.5%。

三、挖掘文化内涵,建设美丽休闲乡村。

以农业农村部美丽休闲乡村评选为契机,先后建成岐山北郭村、凤翔六营村、凤县永生村、马场村、太白县马耳山村、眉县汤峪村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今年推荐太白县黄柏塬村上报省厅参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评选。先后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村一品、休闲农业等渠道,筹措资金300多万元,扶持凤翔泥塑、陈仓马勺脸谱、千阳布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让这些传统文化焕发了活力。凤县花椒获得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千阳桃花米栽培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凤翔木版年画、凤翔泥塑、西秦刺绣、炎帝祭典、民间社火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从2011年开始,连续举办5届宝鸡市休闲农业乡土美食推介活动,先后组织60多家休闲农庄、美丽乡村展示了他们独有的特色美食,让地处深山的神仙豆腐、药膳干脚棒、洋芋滋粑、麟游血面条等特色小吃,走上普通市民的餐桌。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宝鸡休闲农业影响力。

以开展“十百千万”活动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提升休闲农业影响力,促进了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评选首届宝鸡市“十大最美休闲乡村”10个,联合宝鸡电视台、宝鸡新闻网进行专题拍摄,制作专题片和手机微视频10个,在微信朋友圈、宝鸡新闻网等平台进行宣传。与市文联联合,开展百名摄影家走进“田园花海”采风摄影活动,围绕“美丽花海、最美乡村、田园风光、丰收景象”四大主题,拍摄征集摄影作品1100余幅,经过专家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68幅,入选作品140幅。开展千名市民“走进休闲园区、畅享魅力农业”惠民消费季活动,全市13个县区遴选出13个休闲园区拿出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让利于民,吸引市民采摘品鉴、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畅享周末。开展“万名学生参与体验现代农业”科普研学活动。全市9个县区15个涉农科普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开展各类研学活动1000多场,参与学生5.3万人次,为农业企业增加营业收入220万元。因地制宜推介“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等休闲旅游精品路线20余条,受到学习强国平台、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媒体关注广泛传播,社会反响良好。依托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微信公众号大力对外宣传“宝鸡苹果”“眉县猕猴桃”“凤翔苹果”等3个区域公用品牌,举办宝鸡水果网络特色季•樱桃采摘节暨助农促消费各类活动,组织眉县金地大樱桃等企业参加中国樱桃品牌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樱桃线上展活动,凤翔苹果积极参与全省“三年百市”营销行动,并借势举行高层次专题推介。同时,打好“西宝高速跨线桥、央视17频道、西安高铁站、出租车推送广告、公交车体喷绘宣传、电子屏滚动播放”等宣传组合拳,多措并举,全方位宣传优势特色农产品,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促进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扩大了我市休闲农业影响力。

五、结合农特产品发展,打造农旅节会品牌。

举办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树立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据统计全市举办各种节庆活动50多场次,先后举办了宝鸡市农村创新创意大赛和宝鸡市乡村振兴运动会厨艺大赛。宝鸡休闲农业打卡地评选、休闲农家(农庄)乡土美食推介活动,各个县区结合自身特色,千阳、凤翔苹果花节和苹果采摘节,岐山臊子面大赛,眉县草莓、猕猴桃采摘节、太白蔬菜节、麟游槐花蜂蜜文化节、渭滨区樱桃、葡萄等采摘节、凤县花椒采摘旅游文化节、金台花海旅游节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事节庆(节会)活动,把主导产业发展与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既提升了宝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又推介宣传了宝鸡名优农产品,深层次促进了休闲农业发展。

六、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充分利用中高级职业农民培训这一平台,先后邀请行业专家、美食制作、礼仪老师等,在全市各级共举办休闲农业培训班200多场次,线下培训从业人员1.28万人次。同时,利用陕西休闲农业一村一品云培训这一平台,开展线上培训,向全市休闲农业从业者、一村一品示范村负责人、从事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管理的干部推广云培训APP,全市共安装云培训APP4000多个,使该软件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了解一村一品休闲农业政策法规,解放思想的重要窗口。组织100名农村刺绣和布艺制作人员,参加了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以刺绣、布艺为主的特色产业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现场参观考察、互动讨论等,使学员接收了新思维、新技术教育,受益匪浅。

下一步,我们将建议市政府继续出台支持发展农旅融合方面的政策措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把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推广相结合,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拓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主题鲜明、业态丰富多样、休闲文化浓郁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感谢您对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关注农业农村工作。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17日     

(联系人:张建荣,电话:326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