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赵海斌
宝农函〔2023〕103号
市民盟: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展设施农业助力产业振兴的提案》(第4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抢抓全省“3+X”工程发展机遇,按照“抓基地、提质量、保供给”的思路,坚持设施农业新建扩张与改造提升共同推进,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不断取得新发展,极大地保障和丰富了居民“菜篮子”,也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2022年,全市设施种植面积27.4万亩、总产量110.6万吨,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9.6万亩、产量78.3万吨。
根据你们提出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结合我市设施农业发展实际,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工作。
一是优化品种布局。在产业布局上,制定印发《宝鸡市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实施意见》《宝鸡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发展规划,指导各县区立足优势资源细化完善设施农业产业规划,巩固提升周原镇、幕仪镇、午井镇和太公庙村、水泊村等设施农业专业镇、村,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集中连片种植,引导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着力抓好城市近郊设施蔬菜保供基地建设、设施食用菌繁育和菌棒生产基地建设,兼顾设施西甜瓜、设施水果种植基地建设,放大产业优势,打造特色园区。在种植品类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确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种植茬次,推广设施蔬菜“一园一品”生产模式,指导设施农业园区引进种植具有环境优势、茬口优势、市场优势的1-2个优生品种,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精细产品,形成设施种植品种的标准化、特色化、专业化,实现常年供应,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落实扶持政策,制定完善《宝鸡市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及其实施细则,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同时整合中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苏陕协作资金,扎实开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严格落实中省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政策规定,引导设施农业建设合理选址和确定土地性质,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菜篮子”保供基地。配套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金融保险支持、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政策措施,切实保障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太白县、陈仓区今年被纳入国家蔬菜产业集群项目,下达了首批项目资金2500万元。认真谋划储备设施农业发展项目,每年争取陕西省千亿级设施农业项目资金1200万元以上。按规定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市级财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强化主体培育,带动发展设施农业产业联合体,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建立良种繁育推广、棚体设计建筑、设备运行维护等全方位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县(区)扩大对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的财政注资规模,未设立农担办事处的8个县(区),由县(区)财政注资300万元以上本金,对贷款户保费全额补贴。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长效机制,将设施农业纳入宝鸡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每亩保费400元,各级财政按照70%的比例进行补贴,最高保额12500元,计划投保规模7.15万亩,着力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农户投保率、政策到位率和理赔兑现率。加强科技支撑,加大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抗病、高产的设施种植品种引进、试验、推广和菌种繁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设施农业“三改一提”(改造棚型、改良土壤、改灌溉用水和方式,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技术集成示范,逐步扩大免动土新型棚体结构、日光温室物联网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新技术新装备应用面积。深化农技人员入园服务,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指导和培训,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等项目,着力培养一批现代设施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健全和完善设施农业基层科技服务队伍。
三是推动融合发展。围绕我市推进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12345”工作体系(规划蔬菜全产业链布局一张蓝图,瞄准绿色发展、三产融合两大目标,打造高山冷凉菜、地理标志菜、大湾区直供菜三大特色,依托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机具“四新”支撑,实施太白高山蔬菜全产业链示范区建设、城市蔬菜保供中心建设、特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一碗面”蔬菜延链强链、老旧设施提升改造五大工程),推进设施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前端建设示范基地,依托国家蔬菜产业集群项目和陕西省千亿级设施农业项目,加快老旧设施基地“三改一提”,实施现代设施育苗中心、新品种新技术实验、设施农机农艺融合、生态循环模式推广等设施农业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支持设施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创建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中端强化精深加工,围绕岐山“一碗面”和净菜加工,做大做强鲜切菜、半成品菜、预制菜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蔬菜酱制、干制等加工能力,培育绿丰源、秦西等设施农业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岐山“一碗面”原材料供应基地项目建设,促进设施农业产品多元化开发、多环节增值。后端拓展营销模式,发展设施农业“订单直销”经营模式,推广“春提早、秋延后”设施蔬菜和采摘、体验为主的设施瓜果种植,开展“原料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创新。鼓励设施农业园区发展生态涵养、农耕体验、农业研学等新业态,2023年在陈仓区绿丰源新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高端蔬菜种植展示中心等农旅融合项目,提升园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设水平。
四是提升品质品牌。加强品牌培育,支持创响“太白高山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培育“绿丰源”“虢川河”“益珍禾”等蔬菜、食用菌品牌,扶持做强“午井井田”等新创建的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实施设施农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争创陕西农业品牌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充分发挥品牌辐射带动作用,开展线上线下品牌推介,提升品牌形象,实现品牌价值叠加,提升产业比较优势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化质量管控,完善主要设施蔬菜品种生产技术规程,引导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报原产地保护,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在全市范围实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全市12个县区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探索创新蔬菜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宝鸡模式,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动态监管、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整县(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促进产销衔接,组织精细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参加国际和全国性农产品展会活动,不断扩大我市设施农业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支持县区在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和主销区开展营销活动,设立农产品直营店、专区、专柜。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程,开展“百镇千企万人”电商创业行动,深化与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合作,促进网络销售、直播带货。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继续加强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指导,加大对特色产业设施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撑保障。
最后,希望你们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在助推宝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上积极建言献策。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7月28日
(联系人:胡晓帆,电话:0917-326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