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提案建议办理
对市十三届政协三次会议第83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4-04-30 11:42:06
来源: 宝鸡市乡村振兴局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

 类别:B

 

宝鸡市乡村振兴局 签发人:张芳文  

                                                         

乡振函〔202427

 

对市十三政协三次会议第83

提案的答复函

   

市民进

近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一四五十”战略,坚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按照“1466”工作思路,强化统筹,创新实干,推进县城与乡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以县域竞争力根植乡村振兴的源动力,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一、培育壮大乡村人才,强化智力支撑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鼓励引导从宝鸡走出去的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大学生等人员,通过回村任职、牵头领创办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返乡干事创业,对于优秀返乡创业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资助。放宽基层人才考录招聘条件、畅通职称晋升通道等措施,着力破解一些基层人才储备不足、留不住等问题。二是多渠道引才借智。加大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招聘力度,年为县以下机关招录公务员选调生,招聘县以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特岗计划教师,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招聘人,全面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深化校地合作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宝鸡文理学院与与各县区及高新区签订全面校地合作协议,为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慧与力量。三是充实一线力量。2023年7月底前完成了688个村1922名驻村干部的轮换调整,其中第一书记688人、驻村工作队员1234人。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138名,实现了脱贫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5个脱贫县选派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行业领域82名“三区”科技人才。开展“百名专家人才下基层”活动,选派的232名专家人才与236个基层单位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组建干部人才合力团,千余名老干部、优秀公务员、两新组织到村帮扶,有效破解了基层人才短缺问题。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先后组织全市所有镇党委书记、镇长赴上海复旦大学,部分镇分管领导赴西安、渭南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全市累计开展各级各类乡村振兴干部培训646个班次,培训乡村振兴干部54613人次。扎实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认定高素质农民2612人,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1.4万余人。加大乡村工匠培育力度,全市培育认定第一批乡村工匠356人,命名认定50名市级乡村工匠,其中,5人被评为省级乡村工匠,2人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加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全市521个脱贫村累计培育认定创业致富带头人3110人,每个脱贫村致富带头均在3人以上。

二、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夯实发展根基

一是做大首位产业。开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做好“土特产”大文章,聚全市之力打造粮食、乳业、苹果、猕猴桃、生猪、蔬菜、中药材、中蜂等8条产业链。将60%以上的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其中将30%以上用于支持县区发展首位产业,加快推进“一村 (镇)一品、一县一业”。扶风、凤翔、陈仓3个县区入选全省关中西部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县;千阳苹果、陇县和千阳奶山羊、眉县和岐山猕猴桃分别纳入国家黄土高原苹果、关中奶山羊、秦岭猕猴桃产业集群;千阳县、凤翔区入围全国苹果产业50强;岐山县“一碗面”全产业链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二是强化园区带动。提升农业园区发展水平,全市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产业园6个,创建国家产业强镇4个,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19个,实现所有县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园区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单位面积、产值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以上。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扎实开展钛谷新材料等13条重点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全市新增凤翔高新区白酒产业、陇县工业园羊乳产业2个特色园区。加快物流园区发展步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实现物流通道与物流设施有效连接。优化商贸物流网络布局,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我市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电商优秀城市。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全市累计建成“嵌入式”产业示范基地383个、合作社1035个、现代农业园区193个,建设社区工厂27个,全市新建标准化厂房28.9万平方米,帮助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三是发展食品工业。大力实施“十园百企千亿”工程(即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100户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建成凤翔白酒、扶风烘焙食品等12个加工园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产品加工园区县区全覆盖。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2.1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陇县、扶风、凤翔3个加工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园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增收,全市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举办“百名主播县区行”活动、2023中国·宝鸡国际(丝路)美食博览会“一县一桌特色美食”暨“宝鸡名小吃”技能大赛“宝鸡臻品 陕耀沪上”宝鸡名优特产品走进上海展销活动带动了全市农特产品销售。

三、全力抓好项目谋划,加强资金支持

一是加强有效衔接项目管理。聚焦县域首位产业、脱贫群众增收、重点地区等重点,打破镇村界限,高质量谋划延链补链强链和对区域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把管好用好财政衔接资金作为重要抓手,全方位推进项目实施。大力推广以工代赈,稳定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制定了涉农资金整合方案,联合涉农部门狠抓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工作,发挥了财政资金聚集效应。二是加大帮扶力量。2023年下达苏陕协作资金9070万元,实施项目35个,接受徐州市财政援助资金511万元。2024年已组织5个脱贫县申报2024年苏陕协作项目20个,计划使用协作资金11535万元。持续深化苏陕劳务对接,累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2528人。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2023年发动671家民营企业与613个村结对“联姻”,投入资金2.09亿元,实施村企联建项目687个,受益群众3.5万人。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将“抓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列入全市推进“十项重点任务”之一,抓好省市重大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县镇村三级商贸体系,推动县域经济“一县一策”事项清单落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更有特色、更有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创新实干,再接再厉,以抓实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宝鸡市乡村振兴局

                         2024428

 

 

 

 

 

 

(联系人:李晴,电话:3261773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