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赵海斌
宝农函〔2024〕114号
民革宝鸡市委员会:
诚挚感谢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关于推进“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做出重要指示,对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方案(2023-2027年)》。按照中省安排部署,我市系统谋划安排,强化举措保障,围绕“四美一强”目标,因地制宜推进彰显宝鸡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聚焦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进展。
一、全面部署,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全面部署安排。省委安排此项工作后,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市级有关部门、部分县区负责人组成调研组,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考察调研,从实操性的角度对“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取经,进一步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的精髓要义。组织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会,制定印发《关于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彰显宝鸡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方案(2024-2027年)》《“千万工程”暨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提出“四美一强”目标(环境美、产业美、治理美、生活美、党建强),谋划实施项目430个,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对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行部署安排。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建立“市级统筹,县区推进,镇村落实”的“千万工程”领导机制。市级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任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由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多方联动的推进机制。将“千万工程”建设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方面。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推进乡村建设,坚持“月调度、季推动、年考评”推进工作进展,通过“晒、比、评”打分排名,引导全市上下找差距、争进位,持续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加强考评激励,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宝鸡市“千万工程”重点村《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建设验收奖励办法(试行)》《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严格建设管理,科学评价成效。
二、因地制宜,系统规划实施
一是结合实际定目标。综合考量资源禀赋和市情实际,按照“一次规划、压茬推进”的思路提出建设目标任务:自2024年起,每年建设市级重点村100个左右,从市级重点村中择优推荐创建省级示范村50个左右。到2027年建设市级重点村400个以上,争创省级示范村200个以上。二是因地制宜做规划。建立完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2023年全市完成206个村的规划编制,2024年计划完成214个村庄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招标167个,现状调研88个,形成初稿43个。各县区结合不同乡村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基础条件、功能定位等,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补短板强弱项,指导示范村、重点村建立具体建设目标任务。三是突出重点抓示范。坚持以“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为引领,市、县级“千万工程”重点村为基础,串点成线,联线成片,重点打造秦岭山脉、渭河两岸、北部山区三个和美乡村示范带,实现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人才活力迸发、乡风文明向善向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带动其他村整体提档升级。组织申报并复核确认2023年度“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拟认定对象43个。
三、共建共享,发挥主体作用
一是动员群众参与。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大力支持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规划、实施等全过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专业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在全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中确定100个投资在100万以下项目,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组织农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实施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出台《关于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探索推广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产业引领、服务创收、物业租赁、乡村民宿旅游等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村107个,50-100万元村153个,10-50万元村920个,1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总额1.9亿元。三是提升治理效能。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扎实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小微权力”事项,命名首批、第二批“四美”红旗村349个。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方式,积极开展农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好”家庭和“好婆媳”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引导群众遵规守约、移风易俗。累计创建1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10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4个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12个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实施“雪亮工程”,全市行政村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率达98.6%。
四、多元投入,强化建设保障
一方面加强财政投入引导。由县级整合中央和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涉农资金,强化资金投入支持,省级示范村每村不少于400万元,市级重点村每村不少于200万元。同时有效发挥县级职能部门作用,相关项目资金向“千万工程”倾斜。市财政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中安排省级示范村每村50万元奖补资金,各县区也制定了相应奖补办法。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多方投入。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投入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开发乡村建设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及时总结宣传报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效,开设“千万工程”村村行、践行“千万工程”宝鸡在行动等宣传专栏和“千万工程”简报专刊,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工作成效40余期,激发和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形成学好用活、比学赶超的热潮。
再次感谢贵委对“三农”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将认真梳理研究贵委提出的宝贵意见,结合实际采纳运用,不断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彰显宝鸡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8日
(联系人:王雪源,电话:326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