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高清苗
宝人社函〔2025〕146号
董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第39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一四五十”战略,精心打造“宝鸡技工”品牌,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宝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培育载体
制定出台《宝鸡工匠计划实施办法》、人才引育政策《工作指引》,编制《“45511”现代产业体系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等,建立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创建形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等为主体的一批技能人才培养载体。2019年以来,我市共创建中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7个;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52个;选树陕西省首席技师23人,宝鸡市首席技师63人,宝鸡市技术能手130人;入选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3人。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印发《宝鸡市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管理工作指引(试行)》,建立评价机构备案、备案续期、考评人员、督导管理等四项工作指南(试行),实现评价全过程规范管理。目前,全市已备案25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可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88个职业、188个工种,年开展技能等级认定5000余人。
二、加强产教融合,逐步深化校企合作
深入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聚焦“六个协调”,组织市属11所技工院校走访调研全市13条重点产业链企业,鼓励支持技工院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宝鸡技师学院、宝鸡铁路技师学院先后与吉利汽车、陕汽集团、秦川机床及西安、杭州等地铁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设“冠名班”“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培养新时代技能人才。建立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全市3所技工院校与26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校企联合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全市已建成投用公共实训基地2个,还有2个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完成主体建设。
三、突出提技赋能,着力提升培训质效
聚焦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任务,把泥塑制作、刺绣、汽车制造、钛材加工等一批特色工种和我市支柱产业工种及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等新职业新业态工种纳入技能培训补贴目录,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按就业率阶梯式补贴政策。近年来,宝鸡技工快速成长,“岐山擀面皮”“凤翔泥塑”“千阳刺绣”等技能培训品牌不断涌现。“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0万人次,培育的“西岐名吃”“凤翔泥塑师”、“眉县桃把式”等劳务品牌代表全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亮相全国技能展示舞台。探索开展的“四位一体”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入选人社部《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指南》,被评为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加强以赛促训,逐步构建以世赛国赛为龙头、省级大赛为主体、行业竞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与市总工会、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各类行业竞赛累计20余次,构建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良好氛围。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是夯实技能培训基础。将提高培训质量贯穿全过程,指导企业依托培训中心、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领军技能人才。
二是发挥好技工院校培养主力军作用。持续优化技工学校专业设置,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壮大“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
三是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鼓励指导技工院校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推行“订单式培训”“委托式培养”,实现从招生、培养、实训、就业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四是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畅通高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积极推广“新八级工”制度,鼓励引导企业职工积极申请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让技能人才在岗位上留得住、有奔头。
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18日
(联系人:师晓庆,电话:3263604)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