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政发〔2014〕13号
2014年4月2日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突出做大总量、做优质量两大要务,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在改革开放中激发活力,在转变职能中增添动力,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加快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努力实现走在建设“三个陕西”前列。
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和16%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降低0.5%、1%、1.5%、6%。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切实加大有效投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认真研究中省政策,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西部加强基础设施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特色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城镇化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等领域,全年包装、谋划、储备重大项目300个以上,抓紧开展筛选、策划、上报、争取工作。二是快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抓好宝鸡支线机场、园子沟和丈八煤矿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宝兰客专、宝汉高速、招贤煤矿等项目进度,努力完成全年34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三是继续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落实好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及42个方面的实施细则,认真清理现行有关民间投资的审批事项,简化手续,加强民间投资的管理决策、项目咨询、行业准入和审核报批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四是加大项目融资工作力度。积极争项目争资金,加大金融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继续扩大直接融资。五是继续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综合评估招商项目财税贡献、新增就业、投资强度、生态安全等要素,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大“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力度,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招商活动,加大签约项目落实力度,细化招商引资措施。
(二)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加快工业化步伐。一是继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大企业、大集团技改扩能、就地配套,推动九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集中精力抓好以“宝鸡·中国钛谷”为重点的新材料、以吉利汽车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以西凤酒城为重点的烟酒食品、以麟北煤田开发及煤转化为重点的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发展。二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持分类指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推动军民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轨道交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壮大光通信、航空电子、物联网等产业。四是加快工业项目建设。编制年度重大工业项目计划,积极争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推动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
(三)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大力培育消费热点。扶持壮大休闲经济、会展经济,继续推广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增加信息消费。二是创新商贸业态。支持重点商贸企业向连锁经营、品牌经营、电子商务与实体营销相结合发展。加快新东岭、代家湾等市区五大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着力引进著名批发零售、商业连锁企业开设网点。三是进一步拓宽商品销售渠道。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力推进“镇超工程”、“农超对接”工程,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流通企业和农资配送中心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建立直采基地。四是稳步推进“蔬菜进社区”。新建或改造一批蔬菜生鲜配送中心和便民蔬菜店。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加大国企改革推进力度。完善国有资本监管体制,加快秦岭化肥总厂改制步伐,稳步实施北照公司、五一纸厂、第一染织厂3户企业政策性破产,完成省电子信息集团重组陕铜公司。二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落实中省各项改革措施,认真谋划和大胆探索全市重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按照要求下放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改革。继续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扩大营改增范围,积极培育和壮大财源,做好金融与科技结合试点工作,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扎实推进医疗、计生、文化、社保等社会事业改革,落实收入分配、资源性产品价格等各项改革。三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好高新区全省信用园区建设试点,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工商注册制度改革,营造诚实守信、规范经营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四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综合保税区前期工作,积极建设石油装备、机床工具、农产品、有色金属、砖机、纺织服装等出口基地。开拓非洲、拉美、中亚和东盟市场,培育发展外贸重点企业。抢抓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经贸协作,鼓励更多企业到中亚发展。
(五)积极发展农业和服务业,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一是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编制完成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规划,策划包装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加快太白山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法门寺佛教文化景区、茵香河区域综合开发等重点景区建设。二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编制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修订陈仓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加快建设商贸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推动信息技术在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应用。实施好《宝鸡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2—2020)》,引导商贸流通业向新城区聚集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商业承载能力。三是大力培育现代金融业和信息服务业。积极拓展各类金融服务业,做好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各项工作,着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四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科研、物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五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生产。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六)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认真落实中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完善我市城镇化布局,增强老城区服务功能,提升新城区建设标准,高质量建设城镇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稳妥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二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相关规划,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三是加快非公经济发展。落实好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继续推进品牌建设,加快建设县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信用担保机构,完善创业服务基地,抓好企业家培育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七)实施科技创新,建设智慧城市。一是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谋划实施创新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创新平台建设和高新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和鼓励大企业集团牵头建立产业联盟、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加快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生产创新产品。三是统筹科技资源。推进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共享,加强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保护,持续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提高发展的科技含量。四是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制定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示范和应用,继续推进数字城管、数字惠民、电子政务等领域应用。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计划,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校点布局调整,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加快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二是强化医药卫生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镇中心卫生院、卫生院周转宿舍和县级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支持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发展。三是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基层文化场馆提升工程,抓好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电子阅览室和村级文化器材配送工程,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老年公寓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会养老设施建设,完善薄弱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努力改善儿童福利设施条件。加强体育场和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力办好省十五运会。启动实施北首岭等遗址保护规划。
(九)切实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全市就业创业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就业创业服务品牌。二是继续完善“大社保”宝鸡模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性障碍,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增项,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三是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保证建设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切实做好公平分配和有效入住,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万套。四是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实施连片扶贫攻坚规划,推进麟游、陇县、千阳、扶风、太白5个县的板块式扶贫开发,力争年内实现1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五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施一批社会治理项目,促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化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十)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市,全力打造美丽宝鸡。一是加快实施绿色宝鸡“九大工程”。抓好北坡生态景观带建设,全面提升宝鸡南大门、路渠水系、直观坡面等区域绿化水平,加快实施225个村省级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积极推进60个村市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率先实现关中大地园林化,打造西部生态最美城市。二是全力推进渭河治理。完善提升渭河70公里绿色生态景观长廊,实现渭河堤防全线贯通。三是加快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加快千渭之会等湿地公园建设,新建防护林带、景观林带8公里,种植湿地植物1500亩,打造宝鸡生态新亮点。四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环境准入,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五是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切实加强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重视农业和农村的节能减排,构建低碳环保产业体系。六是继续加快电力、焦化、冶炼、化工、造纸等行业的环保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实现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基本控制项目全面达标。七是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努力完成省上下达我市的煤炭削减目标任务。继续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区行动”。加大燃煤企业污染治理,全面提升水泥、建材、焦化、冶金等企业污染防治水平。八是加快推进城区“煤改气”工作步伐。加快集中供热建设,替代落后燃煤锅炉。加强城市扬尘、主要道路清扫保洁,严控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实施机动车污染防治,全面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九是实施联防联控预警工程和绿色屏障工程。努力降低PM2.5含量,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附件:宝鸡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附件
宝鸡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
计算单位 |
2012年完成 |
2013年完成 |
2014年计划 | ||
绝对值 |
增速% |
绝对值 |
增速% | |||
一、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409.87 |
15.1 |
1545.91 |
13 |
13%左右 |
其中:第一产业 |
亿元 |
143.26 |
5.7 |
157.65 |
4.5 |
5% |
第二产业 |
亿元 |
932.65 |
18.7 |
1017.45 |
15.3 |
15% |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690.61 |
22.6 |
744.67 |
16.4 |
16%以上 |
第三产业 |
亿元 |
333.96 |
9.5 |
370.81 |
9.5 |
10% |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311.39 |
30.1 |
1669.78 |
27.3 |
26 % |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
亿元 |
75.88 |
4.4 |
81.27 |
7.1 |
81.27 |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上年同期=100 |
102.3 |
2.3 |
102.9 |
2.9 |
4%以内 |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409.93 |
15.6 |
469.99 |
14.7 |
14% |
五、地方财政收入 |
亿元 |
61.85 |
26.1 |
72.02 |
16.4 |
13%(同口径) |
六、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7.45 |
-9.4 |
8.88 |
19.12 |
10% |
七、外商直接投资 |
亿美元 |
0.6 |
50 |
0.72 |
20 |
11% |
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5777 |
15.4 |
28509 |
10.6 |
12% |
指标名称 |
计算单位 |
2012年完成 |
2013年完成 |
2014年计划 | |||
绝对值 |
增速% |
绝对值 |
增速% | ||||
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7373 |
16.3 |
8376 |
13.6 |
13% | |
十、就业 |
|
|
|
|
|
| |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5.8 |
|
5.84 |
|
5 | |
2.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26 |
|
4以内 |
|
4以内 | |
十一、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3.48 |
|
5以内 |
|
5.5以内 | |
十二、城镇化率 |
% |
45.61 |
|
47.41 |
|
49 | |
十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开工量 |
套 |
45708 |
|
37242 |
|
36000 | |
十四、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 |
% |
1.36 |
|
|
|
1.5以上 | |
十五、资源约束 |
|
|
|
|
|
| |
1.单位GDP能耗 |
吨标准煤/万元 |
|
-3.6 |
|
-3.5 |
-3.3% | |
2.二氧化硫排放量 |
万吨 |
|
-13.18 |
|
-4.07 |
-0.5% | |
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万吨 |
|
-4.19 |
|
-3.67 |
-1% | |
4.氨氮排放量 |
万吨 |
|
-4.72 |
|
-4.51 |
-1.5% | |
5.氮氧化物排放量 |
万吨 |
|
-3.09 |
|
-5.87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