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全力建设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第二十章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
第七十二节 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全面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等中省关于加强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支持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深入实施民营企业成长培育、创业创新、素质提升“三项计划”,全面增强非公企业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第七十三节 积极推进投融资改革
以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立体式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大力推进我市投融资体制建设,吸引全国性、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在宝鸡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直接融资,上市公司力争达到8家左右,发行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做大做强做实政府投资公司。进一步创新金融品种,提高金融运行效率,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信用担保机构、典当公司,推动农村信用社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尽快建立起大范围、宽领域的银政企金融合作新机制,打造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金融体制、金融监管和社会信用五大体系,形成经济与金融融合互动发展新格局。
第七十四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增资扩股、联台重组、产权转让、相互参股等方式积极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以兼并重组和发展配套产业为重点,促进中小企业配套,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着力解决职能交叉、政出多门问题。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提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水平,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发展。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进一步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稳步推进全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供销社体制、基层农技推广和县乡兽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切实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全面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逐步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完善城市供水价格政策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建立水权交易制度。
第二十一章 建设西部开放新高地
第七十五节 加快开放平台建设
全力推进南客站、宝鸡支线机场、陈仓物流园区等核心功能区和高新区、蔡家坡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建设,采取国内外知名投资商整体入园开发建设、与发达地区联合开发建设等创新模式,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专业园区,谋划建设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力争建设宝鸡陆港新城,形成向东依托西安中心城市、南接汉中市、西到天水市和平凉市、北联银川、辐射甘肃、宁夏的现代物流和加工贸易运营示范区,成为关天经济区除西安国际港之外的重要的西部陆港。
第七十六节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产业配套和资源优势的转化,找准招商引资对节点和突破口,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进行招商引资新的探索,全方位出击、宽领域开放、多渠道选商,组织专业小分队赴国际国内发达地区实施源头招商、叩门招商;在全国范围建立重点招商网络,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招商活动。创新招商引资工作,建立招商资源库、项目库、人才库、信息库。健全招商引资制度,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简化审批程序。“十二五”末力争合同引资和到位资金翻一番。
第七十七节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参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重点项目合作,鼓励大企业集团跨区域兼并重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功能的优势互补。按照“东接西扩”的思路,向东自觉接受西安大都市的辐射,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与关天经济区及其周边城市在交通、市场、科技、人才、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推进铁路、公路、航空及管道网等基础设施跨区域互联互通,形成以宝鸡特大城市为中心的一体化经济圈。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经济文化互动,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提高经济开放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实 施
《“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我市在重大历史机遇期和发展转型提升的关键阶段实现率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依据。贯彻实施《规划纲要》,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按照《规划纲要》部署和要求,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市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规划纲要》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认真编制好专项规划和县区规划,使规划内容细化、具体化。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对实施情况评估,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进行报告。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战略重点,制定和实施财政支持政策、税收和价格调节政策、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以及科技、教育、人才保障政策。加强年度计划和规划衔接,引导资源配置,努力实现经济运行与规划纲要确定的预期性目标基本一致。
加强政府的投资保障,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策划实施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00个,总投资5300亿元,支撑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其中:产业项目共320个,总投资3000亿元,占57%;基础设施项目共280个,总投资2300亿元,占43%;100亿元以上的6个;50亿元以上的19个;10亿元以上的62个;5亿元以上的64个;1亿元以上的449个。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工业强市工程项目170个,总投资1834亿元;现代农业工程项目97个,总投资594亿元;文化旅游工程项目66个,总投资475亿元;市场商贸工程项目80个,总投资504亿元;交通枢纽工程项目44个,总投资1406亿元;城乡建设工程项目103个,总投资444亿元;生态环保工程项目10个,总投资21亿元;社会保障工程项目30个,总投资54亿元。
大力宣传《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目标要求和重大意义,在全市营造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舆论氛围,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实施“十二五”规划成为全市人民的意志和自觉行动;积极宣传《规划纲要》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