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首页>数据公开>统计分析 > 市级统计分析
对缩小宝鸡城镇单位职工收入差距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06-17 09:52
来源: 未知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统计指标体系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宝鸡近年来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下简称“职工平均工资”)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在促进收入增长的同时,体现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助推宝鸡市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一、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异及行业特征
1、行业之间工资差异逐年扩大
宝鸡市各行业之间,职工平均工资的高低差异在2008年后尤显突出。2008年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为22597元,行业最高34952元、最低9914元,高低差24998元;高低差逐年扩大,到2012年高低差42609元,高出2008年高低差的70.4%。2008年高低差已经超过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到2012年高低差额高出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3584元(见表1)。
1   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及高低差
单位:元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宝鸡市平均
22597
26534
31458
35587
39025
最高行业
34952
38987
42754
49799
60696
最低行业
9914
11869
15493
16584
18087
高低差
24998
27118
27261
33215
42609
1: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行业高低差变化图
从图1看,2008—2012年,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高的行业曲线,与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曲线,几乎同步增长,差额曲线随着高工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曲线同步上扬,低工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上升缓慢,高低差增长曲线从2008、2009年高于宝鸡市平均线,2010、2011年低于宝鸡市平均线,2012年又高于宝鸡市平均线。图1从另一方面说明,职工工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各行业中职工工资水平差异同时呈日渐扩大的趋势。
2、职工平均工资高低行业“量”的差距
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年平均工资是34952元;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平均工资是32922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住宿和餐饮业,年平均工资是9914元。高低比是3.531。到2012年职工平均工资排在前一、二位的是金融业和采矿业,分别为60696元和52820元;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仍是住宿和餐饮业,为18087元。高低比是3.361
房地产业工资水平的排序则由2008年的第14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12位,这似乎与近年来飞涨的房价,过热的房地产投资形势不相一致。主要是因为在房地产行业门类的统计中,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几个大类。其中物业管理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较低,同时增长速度缓慢,而同时物业管理行业的在岗职工人数约占房地产业在岗职工总数的20%左右;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中,处于生产一线的占绝大多数。这部分人往往是工作环境较差、收入较低和不稳定的生产工人。他们拉低了房地产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增长速度,同时也掩盖了一些房地产经营者的实际收入。
3、职工平均工资高低行业“速度”差距
纵向比较,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与2008年相比,职工平均工资排在前3位的增长幅度较大的金融业,增长73.7%,年平均增长14.9%;增长幅度第二位的是采矿业,增长71.3%,年平均增长14.4%。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最低的是住宿和餐饮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82.4%,年平均增长16.2%。从表2看到,五年来,较低工资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较高工资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但是,两者经过5年的发展,平均工资之间的差距出现了微弱的缩小趋势(见表2)。
表2   宝鸡市2012年分行业平均工资比较情况
     
2008
位次
2012
位次
增幅
年均增长
金融业
34952
前1
60696
前1
73.7
14.9
采矿业
30833
前3
52820
前2
71.3
14.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2922
前2
52189
前3
58.5
12.2
住宿和餐饮业
9914
后1
18087
后1
82.4
16.2
建筑业
15434
后3
28057
后2
81.8
16.1
批发和零售业
15139
后2
28830
后3
90.4
17.5

4、较高工资的行业特征
五年来,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一直处于前四位。这些行业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附加价值的新兴产业和较高垄断性的行业。实际上垄断是较高工资行业的主要特征,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列的行业中,大部分为垄断行业。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凭借对关键资源的独自拥有或者政府赋予的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在产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上借助自身的垄断优势,不用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这些垄断利润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会转化成为该行业的在岗职工工资,从而导致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过高问题越来越突出。
5、较低工资的行业特征
五年来,较低工资的行业基本不变,它们是: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这些行业的特点:以传统行业和充分市场竞争行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与从业人员相对稳定性较差,待遇相对较低,是这些行业的主要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宝鸡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在行业排位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这些行业中仍然存在部分企业收入偏低的现象。
二、不同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差异
1、不同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基本情况
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中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不同。五年来,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72.7%,国有单位增长76.2%,集体单位增长1.3倍,其他单位增长57.5%见表3
3   宝鸡市分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情况
                                                  单位:元、%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2/08增长
职工平均工资
22597
26534
31458
35587
39025
72.7
国有单位
24353
29142
34926
38849
42916
76.2
集体单位
14250
21716
24621
27213
32180
1.3
其他单位
22020
22515
25894
29721
34671
57.5
从增长幅度上看,集体单位增长幅度最大。但是,2012年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相当于国有单位的75%,相当于其他单位的92.8%。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单位从业人员逐步减少,2012年为1.6万人,20082012年五年时间共减少7593人。目前,在集体单位中,多半是尚未与集团(公司)等主导产业单位完全脱钩的“三产”单位和一些街道办事处下属的单位,以及各县区的信用合作社。其职工平均工资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受金融业中合作社职工平均工资和集团(公司)主导产业发展的拉动。
2、不同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变化趋势
2 宝鸡市分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变化曲线图

从图2曲线反映,全部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主要是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拉动。在三种经济类型中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居首位,其他单位次之,集体单位最低,这种格局近五年来都没有改变,而且国有单位工资水平与其他单位之间有扩大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国有经济单位通过改制、重组、转型和破产等手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淘汰了一批效益不好的企业,剩下的都是一些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集团,这些集团基础雄厚,优势明显,因此国有单位工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较快,但基数较低,加上其从业人员较少,从量上对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影响甚微。五年来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相对较小,其从业人员五年来增加2.9万人,2012年从业人员数达10.9万人。其他单位的发展,为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富余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3、不同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差距拉大的内在因素
不同经济类型单位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过程中,发展并不均衡,且工资结构和收入分配制度不同,导致收入在不同经济类型间工资水平存在差异。国有单位企业一方面有国家多年投入形成的雄厚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股权转让、收购兼并等体制性改革进程加快,国有单位数量和在岗职工人数不断减少,比重降低,但是效益却在不断提高,直接带来工资水平的提高。另外,一些国有垄断部门限制其他资本的进入,使某些行业的利润十分高,企业工资制度并不规范,缺乏真正的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劳动力在所有制之间的流动受到限制,这些都对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工资差别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他经济单位近几年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空间,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加上外国资本的进入,带来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同时企业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工资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一些集体单位由于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技术老化,管理落后,竞争力下降,从业人员逐年减少,经济效益比国有单位和其他单位较差,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三、不同性质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差异
据统计,宝鸡企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在2007年以前,高于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2008年后随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相继调整,使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见表4
4 宝鸡市不同单位性质职工平均工资情况
                                                                             单位:元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职工平均工资
22597
26534
31458
35587
39025
企业
21783
23961
27940
33037
35729
事业
23596
29898
37469
39727
43884
机关
29379
33842
36367
41528
47403
宝鸡市不同单位性质职工平均工资情况图
 
从图3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较快,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宝鸡市职工平均工资线。
四、职工平均工资线与城镇从业人员数情况
在考虑平均工资差异的同时,不能忽略平均工资线的问题。2008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9.6万人中,有17.6万人工资水平在平均工资线以下,也就是说宝鸡市工资在平均数以上的人数占40.5%,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宝鸡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还有2万多人。2012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8.7万人中,有18.1万人工资水平在平均工资线以下,也就是说工资在平均数以上的人数占36.9%,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宝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还有1.5万多人(见表6
6  宝鸡市行业在岗职工人数与平均工资情况
                                                      单位:人、元
行             业
2008
2012
职工人数 平均工资 职工人数 平均工资
合   计
295672
22597
286537
39025
1、农、林、牧、渔业
6686
16018
2831
29678
2、采矿业
6504
30833
7639
52820
3、制造业
110621
20750
103018
35269
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8634
24793
4458
47658
5、建筑业
12380
15434
20270
28057
6、批发和零售业
15430
15139
12625
28830
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9414
27467
7102
30886
8、住宿和餐饮业
3278
9914
3046
18087
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544
32922
2387
52189
10、金融业
7581
34952
8452
60696
11、房地产业
967
19233
1262
35905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80
24203
1249
33218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
3717
27585
5198
45344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139
20886
4960
37235
1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27
23568
398
37354
16、教育
44569
25631
42061
46549
17、卫生和社会工作
15730
21435
21781
39550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336
18313
2397
33393
1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30035
29175
35484
47501

五、对缩小城镇单位职工收入差距的建议
1、继续完善市场机制,强力打破行业垄断。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完全是行业垄断地位所决定的,与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和能力没有必然的关联。关键是垄断行业的职工和其他行业的职工,在收入分配之初就处于不平等地位,非市场化因素成为垄断行业收入差异的主导。要继续加大垄断行业改革力度,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引入竞争机制。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上议事日程,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尽快打破行业垄断,使垄断利润趋向社会平均化,从根本上解决垄断问题。
2、从生产角度出发,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合理。众所周知,国民收入这块蛋糕怎么分,归根结底取决于它是怎么做的。做蛋糕的方法不同,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不同阶层、群体在分蛋糕中地位以及能分到份额的不同。所以,研究和解决分配问题需要从生产上找原因,怎么分蛋糕取决于怎么做蛋糕。从根本上讲,工资的正常增长要在“提高两个比重”和“实现两个同步”中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首先,要对最低工资标准实行每年调整,保证低收入群体过上体面生活;其次,在劳动生产率提高过程中,工资要反映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总之,在现阶段,应当强调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好,要让每一个人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当前,由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过低,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所以,提高高收入者工资收入所得税也是缩小工资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
3、加大困难职工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收入水平采取税收倾斜、政府补贴等措施,加大对弱势企业的扶持力度,保障职工工资正常支付和稳定增长。要实行正式职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严格规范和控制劳务派遣工的使用范围,并加大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力度。要深入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提高收入水平。在加快推动社会保障对象全覆盖基础上,实行“限定差距、企业保底、政府补差、自缴放开”,提高低收入职工的社保标准,缩小不同收入群体间的社保差距。
4、营造健康的社会财富文化氛围,坚定宝鸡市人民的共同富裕梦想。要有意识地引导先富群体成为勤劳致富、公平正义、遵守道德等社会核心价值的示范者,避免成为“为富不仁”、“破坏公平”的负面典型。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社会理念,让劳动真正成为最重要的分配要素。大力倡导“财富属于社会”的观念,不以社会财富多少论尊卑贵贱,财富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要用公平正义原则统领社会财富文化建设,坚守机会平等,接受结果的合理差异。要高度重视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心理隔阂问题,综合运用经济援助、心理疏导、身份认同等多种形式,创造社会各群体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在舆论导向上要避免把收入差距简单变成阶层之间的矛盾。在对收入差距的讨论中,不能把“穷人”和“富人”对立起来,尤其是不能把收入差距演绎为人格化、人群化、阶层化的对立和矛盾。同时,要多挖掘和树立一些共同富裕的典型,让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对缩小收入差距充满信心和期望。
5、缩小职工间的收入差距不能搞平均主义,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各行业资本、技术构成和人力资源素质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别,行业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本来是很正常的,但当收入差距过大并且呈不断拉大的趋势时,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了。大家知道,再分配不足往往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再分配过度则不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缩小行业间的职工收入,不能回到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大二公”或绝对的“平均主义”,导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状况重复出现,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