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电量下降。工业用电量连续第15个月下降, 1-3月工业用电9.03亿千万时,比上年同期下降7.5%。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7.3%,水泥制造业下降16.2%,装备制造业下降10.8%。
企业实现利税大幅增长。1-2月,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不含烟厂、供电局、陕汽、法士特)亏损企业154户,较去年同期减少4户,亏损企业亏损额2.4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5%;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12.71亿元,增长47.3%,增幅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56.8个百分点,其中利润5.15亿元,增长30.7%。从行业增长的情况看,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税增长2.83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97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8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39倍;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62.8%。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回暖
一季度,宝鸡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0%,增速虽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但仍在高位运行。
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超出预期。今年宝鸡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00个,年度计划投资515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80个,年度投资295亿元。截至3月底,宝鸡市3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亿元,158个项目进度超过序时目标(年度投资计划的30%),占项目总数的53%。155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86%,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宝兰客专、陕西宝钢气体、西部农资交易物流配送中心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大项目建设增速下降。一季度,宝鸡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建施工项目869个,增长30.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2.1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468个,增长82.1%。计划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148个,占全部在建项目的17.0%,计划总投资732.31亿元,下降8.0%,一季度共完成投资33.47亿元,下降34.9%,占计划总投资的4.6%。
民间投资增速领先。一季度,民间投资80.63亿元,增长54.1%,高于宝鸡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5.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1.8%,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对投资的贡献率为80.9%,引领宝鸡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房地产市场回暖。一季度,宝鸡市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8.42亿元,增长28.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3.61万平方米,增长9.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3.21万平方米,增长7.7%。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全年92个各类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部落实,截止3月底,有13950套开工建设,占总数的40%。
(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对外贸易大幅提升
一季度,宝鸡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3%,增速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5.97亿元,增长31.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0.7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快速增长。按消费形态分,一季度餐饮收入10.07亿元,增长11.6%,商品零售98.92亿元,增长22.2%,商品零售增长快于餐饮收入增长10.6个百分点。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43.44亿元,增长33.1%。其中,汽车类增长38.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7.7%,加快49.2个百分点;吃类增长47.0%,加快22.4个百分点;穿类增长31.0%,加快33.4个百分点;日用类增长58.8%,加快52.6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大幅提升。1-2月,宝鸡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2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6%,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提升100.6个百分点,比2012年全年提升6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0.83亿美元,增长39.6%;进口0.42亿美元,增长90.9%。其中,矿产品贸易增长3.59倍,机电产品贸易增长1倍多,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下降31.5%;进料加工贸易增长2.6倍;一般贸易增长29%。
(五)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
3月份宝鸡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5%,比2月涨幅回落2.3个百分点。1-3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八大类商品五涨三跌,其中食品价格累计同比上涨3.3%,仍是推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在外用餐和粮食价格上涨是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住要因素。
1-3月,宝鸡市农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2%。
(六)财税收入增长较好
一季度,宝鸡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7.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6亿元,增长12.3%。宝鸡市财政支出39.0亿元,增长18.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及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1.8%和81.0%。
一季度,宝鸡市税收合计3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其中:国税收入23.85亿元,增长23.1%;地税收入8.15亿元,下降12.8%。
(七)金融机构存贷增势良好
3月末,宝鸡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65.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比年初增长7.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5.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2%,较年初增长9.4%。
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76.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比年初增长6.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7.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9%;中长期贷款余额383.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
(八)民生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62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企业养老金水平的提高、城市低保补助和高龄生活补贴的增加等因素推动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247元,增长13.9%,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3.5个百分点。工价上涨、农产品价格持续提升是带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另外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促进了农村居民转移性现金收入快速增长。
就业形势进一步稳定。一季度,宝鸡市城镇新增就业1.69万人,同比增加1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6%,同比下降0.5%。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87万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896万人,带动就业5000人。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2013年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的态势仍将持续,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机遇和挑战依然并存,市场需求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流通费用高、融资难等因素导致的企业生产经营困境仍将持续,加快经济发展仍需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工业经济缺少新的增长点
一季度宝鸡市工业生产开局较为平稳,但工业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着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工业产销率偏低。一季度,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99.56亿元,产销率仅为88.5%,企业库存仍在高位。二是个别重点企业生产不稳定对宝鸡市稳增长影响较大。宝鸡市产值排名前20位的大企业中,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鸡部分、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宝鸡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生产下降,这6户企业累计实现产值57.8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3%,影响宝鸡市工业产值增速5.1个百分点。三是新增企业贡献不足。一季度, 64户2012年新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08亿元,对宝鸡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只有12.6%,仅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四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缓慢。一季度宝鸡市423户中小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1.06亿元,增长12.2%,其中239户产值增速低于宝鸡市平均水平,157户企业生产呈下降趋势。
(二)农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去冬今春,宝鸡市降雨量偏少,春季气温回暖较快,已经形成了冬春连旱局面,小麦生长受到影响,加之条锈病、吸浆虫等小麦病虫害多发,夏粮生产形势较为严峻。进入3月份,猪肉市场进入传统淡季,生猪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0%以上。加上近期的嘉兴死猪事件和H7N9禽流感,将在不同程度上可能影响畜牧业生产和销售。
(三)工业投资增幅回落
一季度,通力三万辆工程车生产项目、150万吨/年煤制甲醇一期工程、砖机城科技示范园等工业项目虽然进展顺利,但宝鸡市生产性项目投资一季度仅完成50.51亿元,增长14.4%,其中工业投资49.08亿元,增长6.5%,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13.2和17.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宝鸡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1.6%,同比减少6.7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中,采矿业完成投资2.34亿元,下降21.4%;制造业完成投资39.90亿元,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共投资6.84亿元,增长4.6%,增速均低于宝鸡市投资增速。
三、加快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二季度经济工作应抢抓中省宏观调控政策机遇,稳定农业生产,全力以赴保工业增长,采取有效措施抓项目建设,确保宝鸡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抗旱防病稳农业
面对严重旱情,宝鸡市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应及时应对,抓好“三情”监测,引导春灌,开展以小麦吸浆虫和条锈病虫害为重点的统防统治工作,尽可能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强生猪、家禽疫病防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养殖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稳定畜牧业生产。
(二)政策扶持保工业
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业,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大促销增产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产销衔接脱节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帮助扶持,确保企业销售顺畅、生产增加,促进企业经营良性运转。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强银企对接,创新企业融资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加快非公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宝鸡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抓好项目促投资
狠抓中央投资项目和省级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建设,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等项目建设条件,谋划和集中开工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加强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的监督检查,督促重点项目按期开工、按计划进度加快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支持甲醇一期工程、中铁宝桥扩能改造、农夫山泉饮用水等产业项目尽快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