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宝鸡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工业发展战略,以打造“关天”副中心为发展目标,以提高增长质量、加速结构转型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集群化建设。宝鸡市工业经济在龙头企业的强势引领下,在“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稳步推进下,呈现出平稳上行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92.44亿元,增长32.8%,完成工业增加值534.32亿元,增长19.3%。
一、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工业增速、总量走势稳健。2011年,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在基数大、经济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工业增长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34.32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分别较三季度、上半年提高0.3、1.0个百分点。从季度增加值完成情况看,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8.42亿元。季度增加值完成量分别比三季度、二季度多完成34.37亿元和43.84亿元,呈现出平稳上行趋势。
2、重工业拉动宝鸡市工业高速增长。2011年,宝鸡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48.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9.7%,同比增长32%,对宝鸡市增长的贡献率为78.3%,拉动宝鸡市工业增长25.7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为20.3:79.7。
3、国有企业增速高于宝鸡市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2011年,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0.36亿元,较同期增长39.3%,增速分别高于宝鸡市及股份制企业6.5、10.7个百分点,对宝鸡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2%,拉动工业增长14.2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8.6%。
4、支柱产业贡献突出。2011年,宝鸡市八大支柱产业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累计产值排名前三位的产业依次为有色冶金工业、装备制造工业和食品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42.5%、18.8%、35.5%。这三个产业占宝鸡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8.7%,对宝鸡市增长的贡献率为75.2%,拉动宝鸡市增长24.6个百分点。
5、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13个行业增速超过宝鸡市平均增速。在产值占比最大的5个行业大类中,有3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超过宝鸡市平均增速,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72.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9.4%。
6、大企业集团带动宝鸡市工业平稳增长。2011年,石油钢管、宝鸡卷烟厂、石油机械、宝钛集团等12户大企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901.43亿元,同比增长36.1%,增速高于宝鸡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大企业集团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7.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8个百分点,占宝鸡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53.3%,成为宝鸡市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
7、重点产品产量增长平稳。2011年,宝鸡市37种主要产品中,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的有29种,其中有11种产品增幅在20%以上。其中黄金5483 千克,增长2.6倍;原煤463.68万吨,增长81.9%;钢材267.79万吨,增长30.2%;水泥1097万吨,增长28.1;金属切削机床2.4万台,增长23.9%。
二、 2012年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今年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工业性投资项目缺乏,新建投产企业数量较少。从宝鸡市2011年发改委公布的工业性投资项目看,工业性投资项目23个,新建企业项目3个,其余20个项目均为扩建、搬迁型项目,项目数量明显偏少。从完成日期看,截止2011年需完成项目8个,但从达产达效情况看,郭家河井田开发项目及东岭集团崔木煤矿建设项目目前仍处于在建状态。陕西通家汽车公司30万辆微型车项目、宝鸡专用汽车公司系列装甲车生产项目目前虽已完成,但实际生产与产能比较,相差较远,无法对产值增长形成强力支撑。
2011年宝鸡市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较2010年多增加2户,与全省其他地市比较,新建企业明显偏少。从新增企业当年完成产值情况看,9户新建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9亿元,对宝鸡市增长的贡献率为8.4%,完成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1户。新建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不大,是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新兴行业缺乏,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2011年,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覆盖行业大类30个,2010年为33个,2009年为31个,宝鸡市工业行业数量不升反降,反应出宝鸡市在完善产业布局、调整行业结构上与省内部分地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计算机软硬件制造业、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仍处于空白状态,新兴行业缺失,缺少新的增长点,对于保持宝鸡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
3、产销率下降、两项资金占用偏高。2011年,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542亿元,同比增长29%,产销率为91.1%,较2010年下降3.4个百分点,较今年三季度、上半年分别下降0.3、0.8个百分点。
1-11月份,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达到382.11亿元,同比增长15.5%,占流动资金的比例为59%,其中三季度、半年两项资金占用比例分别为56.1%、57.9%。两项资金占用比例居然不下,在当前宏观经济面趋紧的环境下,将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更大的难度。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及增长点。虽然当前宝鸡市工业生产平稳向好的势头没有改变,但受宏观政策及市场波动因素影响程度越发凸显,一方面应加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及产业发展方向的分析研究工作,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在提升龙头企业品牌效应的同时,注重培育新兴产业,拓宽经济增长面及增长点。另一方面,针对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建企业较少,对宝鸡市增长贡献不足的情况,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业投资项目进度的监督检查,确保新建项目的按期投产,增产增效。
2、加强大企业调研,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影响宝鸡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大企业集团,应积极深入调研,全面分析生产下降、产销率下滑、利润萎缩的原因,查找企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在产品运输、信息发布交流等方面为企业创造便利条件,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购买本地企业的优质产品,保护企业利益。同时,针对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加大,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有关部门切实拿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加大资金协调力度,加快担保体系建设,搭建民间融资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特别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3、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促进配套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集群化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和最终选择,配套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决定了龙头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一方面要加大对本市配套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重点解决企业融资、审批、用地等实际问题,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以提高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化。同时,挖掘有潜力、有市场、有技术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企业真正腾飞的双翼。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外地专业化配套企业入驻宝鸡,以提高自身软实力,吸引更多有技术,有经验的企业安家落户,促进宝鸡市配套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
4、提升企业品牌效应,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从产品创新向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发展,从由产品要效益向由服务要效益转型。积极开展科技专项的申报和实施,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大力提升宝鸡市装备制造业水平。同时利用宝鸡市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和研发优势,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的高度集中,将提升科技进步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将服务性装备制造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将转型升级作为装备制造业乃至宝鸡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不断拓展企业盈利面及盈利空间,以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