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首页>数据公开>统计分析 > 市级统计分析
2017年宝鸡市非公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04 10:19
来源: 综合科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

        2017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宝鸡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省支持非公企业健康发展一系列政策,按照“五新”战略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努力破解非公经济活力不强的难题,加快追赶超越,宝鸡市非公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宝鸡市非公经济发展形势
 
  (一)总量持续扩大,占比平稳提升
 
  2017年,宝鸡市非公经济增加值1104.61亿元,较上年增加130.0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0.7%,提高0.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三次产业表现为“一降一稳一升”的特点,第一产业占比35.1%,较上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53%,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占比49.9%,增长1.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发展结构不断优化。下图:

 

  (二)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占比下降
 
  2017年,一产非公经济增加值为61.59亿元,占该产业增加值的35.1%,较上年下滑4.1个百分点。受养殖市场价格波动、饲料价格上涨、生态治理环保压力加大的影响,畜牧业生产波动较大,2017年牧业产值102.2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0%,较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致使一产非公占比下降。
 
  (三)第二产业非公占比保持稳定
 
  2017年,宝鸡市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为744.01亿元,占该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0%,与上年持平。工业非公经济占比稳步发展。全市工业非公增加值占比47.8%,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非公占比45.5%,提高0.3个百分点。吉利、东岭等重点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为非公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建筑业非公经济占比小幅下滑。全市建筑业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25.93亿元,非公占比为70.2%,较上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
 
  (四)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占比提升
 
  2017年,宝鸡市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299.01亿元,占该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9.9%,比上年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1、消费市场更加活跃
 
  2017年,全市批发零售业非公占比稳中有升,实现非公增加值113.37亿元,占行业增加值的85.7%,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发展平稳,2017年实现非公增加值33.45亿元,占行业增加值的90.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房地产非公增加值占比提升
 
  2017年,宝鸡市非公房地产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233.22万平方米,占全市总量的74.9%。其中,销售面积过万平方米的非公项目有72个,占全市销售面积过万平方米项目的82.8%。房地产业实现非公增加值44.99亿元,占行业比重为97.9%,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3、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发展平稳
 
  2017年,全市金融业非公增加值为8.15亿元,占行业比重为10.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非公增加值65.32亿元,占比为29.3%,提高0.3个百分点。
 
  (五)非公经济主体不断壮大
 
  宝鸡市非公经济主体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全年新增民营中小微企业8438户,年末总户数达到37786户,比上年增长14.5%,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7%;年末从业人数15.80万人,增长3.6%。新增个体工商户2.61万户,总户数达到12.09万户,从业人数25.33万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24户,总户数达到4980户,成员总数达到6.26万个。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6.99万个,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六)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2017年,全市中小企业重点项目277个,其中,工业重点项目18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1058.0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05.93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792.3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完成301.34亿元。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宝鸡市非公经济发展。
 
  (七)民间投资增速快速增长
 
  2017年,全市完成民间投资222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民间投资中增长较快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增长77.8%,汽车制造业增长47.3%,食品制造业增长53.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4.6%,住宿餐饮业增长36.1%,居民服务业增长29.4%,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34.2%。
 
  二、全市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公企业数占比低于全省
 
  从非公企业数量看,宝鸡市“一套表”调查企业单位中非公企业占比偏小,全省排名靠后。截止2017年末,全市联网直报“一套表”调查企业单位数2160家,其中企业“一套表”非公法人单位数1782家(包括纯非公企业和混合所有制非公控股企业),非公企业单位数占比为82.5%,低于全省占比1.9个百分比,分别低于同处关中的咸阳市、渭南市3.7和2.1个百分点。在全省11个市(区)中位列第10。
 
  (二)非公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从非公企业规模看,宝鸡市“一套表”非公有制法人单位中,小微企业居多,大中型企业较少。截止2017年末,全市联网直报“一套表”非公有制法人单位数1782家,其中小微企业1442家,占规上非公企业的80.9%,大中型企业仅占19.1%。“一套表”非公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三)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破解,民间资本投资活力还不足。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在贷款审批中更加严格慎重。而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经济实力不强,企业自身能满足银行贷款要求的可抵押资产不多,这就增加了小微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信贷资金支持,导致融资困难。
 
  (四)环保政策制约部分行业发展
 
  去产能、铁腕治霾、环保治理等宏观调控政策使宝鸡市30多家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停产半停产,对下游选矿、冶炼、加工产生较大冲击,原本生产形势较好的企业受到一定影响。
 
  三、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服务,提升营商环境
 
  1、加强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宝鸡市《关于鼓励和促进宝鸡市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放宽各种投资限制,发布民营经济优先发展投资目录,引导、鼓励民间投资,为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2、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整顿、优化投资环境,简化投资手续,清理、规范各类收费,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二)加强引导,积极培育新动能
 
  全面实施中小工业企业培育成长工程,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开展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对接,实现集群规模不断壮大。着力发展以宝钛为龙头的钛及钛合金新材料企业,以宝石机械、宝石钢管为龙头的石油钻采企业,以吉利、陕汽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加快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激发民营经济新动能新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对受环保政策影响停产的企业,要加强监督指导,使其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尽快达标复产。
 
  (三)多措并举,走出融资困境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加快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快建设市、县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积极开展应急转贷业务和“新三板”培训,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用好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等直接融资工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直接融资,解决企业难题。
 
  (四)开拓市场,延伸企业产业链
 
  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依托宝鸡市中小微企业核心技术,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境外展会、境外市场考察、提高企业家战略眼光。让优势产能“走出去”,把产业链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