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首页>数据公开>统计分析 > 市级统计分析
高质量发展加速 新业态持续发力 ——“十三五”时期宝鸡消费市场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1-06-11 11:21
来源: 经贸调查队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

“十三五”时期,宝鸡商贸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流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消费潜力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消费升级加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更加舒适便利,获得感进一步增加。

一、消费规模不断壮大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居民消费能力显著增强,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94亿元,较 2015年增加211.8亿元,增长35.9%,年均增长6.3%。

从消费类别看,2020年餐饮收入91.13亿元,较2015年增加25.63亿元,增长39.1%,年均增长6.8%。商品零售总额710.81亿元,较2015年增加186.18亿元,增长35.5%,年均增长 6.3 %。

二、消费环境优化提升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充分发展,“一刻钟”城市商圈、商贸街区、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新大道、金台大道新商圈逐步成熟;西府老街、陈仓老街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建成,经一路、新民路步行街提升改造完成;商业综合体快速崛起,商场、超市、社区超市和便利店加速扩张,天下汇高新店、银泰城顺利入驻,京东、天猫、唯品会线下店落地运营,耐克、阿迪达斯、亚瑟士等世界名品畅销。县镇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加快,一批集日用品、果蔬、早餐、家政、物流快递经营为一体的智慧便利店相继建成,一大批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市“五放心”消费体系初步形成;零售、餐饮和批发网点快速增长,物流、快递、跑腿业快速壮大,城乡居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便民利民惠民成为新常态。

三、夜间经济启航发展

“十三五”期间宝鸡夜间经济迅速发展,夜间经济基础实施得到完善和提升,市县示范点引领作用突出,“食、游、购、娱、体、展、演”多元夜间消费市场火热,太阳市、吾悦广场、食尚街成为市区夜间网红打卡地,“O+O”当当书城落户陈仓老街, 10余条公交车线路延时运行,滴滴、花小猪打车、共享单车便捷舒适,沿街、沿河楼宇全部亮化;生态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公园免费开放,西海苑、凤凰湖、大水川、苏轼文化广场、周原、财富街、太白之眼等一大批休闲娱乐场所延时开放;首映、UME、奥斯卡国际影城落地开映,城乡居民夜间娱乐、消费更加丰富,夜间消费占到消费总额三到四成,“吃在宝鸡、购在宝鸡、游在宝鸡”的“夜宝鸡”品牌初步形成,夜间消费逐渐成为宝鸡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四、消费升级不断加快

“十三五”期间,随着收入水平提升,宝鸡人民消费消费提质升级进一步加快,精神消费、知识消费、健康消费、智能化消费升级加速,在追求营养、健康、舒适、便利、文化休闲方面支出比重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扑面而来,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家电消费走进百姓家,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擦亮人民生活。2020年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金银珠宝类零售7.57亿元,较2015年增长58.6%,“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7%,快于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速2.2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类2.2亿元,较2015年增长141.2%,“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9.3%,快于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速11.8个百分点,书报杂志类6.07亿元,较2015年增长100.9%,“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5%,快于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速7.5个百分点,精神生活更加丰富;通讯器材类3.73亿元,较2015年增长134.5%,“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8.6%,快于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速11.1个百分点,信息流通无阻;汽车类67.71亿元,较2015年增长49.4%,“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4%,快于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速0.9个百分点,出行更加便捷。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在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中占比34.5%,智能手机消费在通讯器材中占比69.5%,从“用得起”转向“用得好”,从“玩得好”转向“玩得嗨”,花钱 “悦己”正成为宝鸡人民新的消费观。

五、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宝鸡电商企业快速发展,京东、天猫、淘宝、抖音各类平台均有宝鸡企业入驻,电商经营户数量激增,直播带货迅速走红,更多宝鸡名优特产搭上网络快车,白酒、方便食品、猕猴桃、红薯销售火爆。“十三五”末,实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9个县全覆盖,累计建成7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累计发展镇村电商物流线路15条,培育省、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户,各县区在国家电商扶贫网开设县域特色馆13个,全市网商总数突破5万家,带动创业就业12.67万人。西凤酒入选国家首批“民族电商”品牌,蔡家坡被评为西北唯一“淘宝镇”,宝鸡擀面皮产业网销量突破40亿元,漂洋过海出口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宝鸡连续三年蝉联“全国优秀电子商务城市”。 2020年,全市网络交易额314.46亿元,其中零售额62.95亿元。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6.99亿元,较2015年增加6.07亿元,增长659.8%,“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0 %。

六、住餐美食发展壮大

住宿餐饮市场不断发展,一批高档次酒店、餐饮企业入住宝鸡,海棠假日酒店、皇冠假日酒店建成运营,温泉民宿、潮流民宿坐落城乡;国内外美食品牌云集,星巴克、KFC、必胜客纷至沓来,川粤湘陕菜系融合争香。宝鸡美食品牌战略成效凸现,美食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2019年10月荣获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的“国际(丝路)美食之都”称号。宝鸡擀面皮品牌商标、品牌LOGO和宣传标语成功发布,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和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制定实施,从事擀面皮产业单位4000余户,19户擀面皮企业获SC认证,首批10个宝鸡擀面皮示范店开业亮相;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薇娅等“网红大V”助力擀面皮销售,2020年11月1日至11月11日,宝鸡擀面皮“双十一”全网(淘宝、京东、拼多多、微商、短视频直播、网红带货等)促销活动销售额3000万元,宝鸡擀面皮产业园、“千城万店”项目加快推进。岐山臊子面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成效显著,2015年12月,岐山县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臊子面之乡”荣誉称号;2016年2月25日首播起,CCTV-4在不同时段多次播出《古韵青铜 寻味岐山》寻访节目,向全国观众推介宝鸡源远流长的青铜文化和酸辣飘香的臊子面美食;一年一度的臊子面大赛吸引了众多美食企业和游客参与,越办越火,“一碗面”经济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0年“一碗面”经济产值130亿元,原产地标准工业化路径越走越宽。以擀面皮、臊子面为代表的宝鸡美食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助推宝鸡“最中国美食城市”将更多美食分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