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统计局
(2013年3月15日)
2012年,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紧紧围绕“四县”建设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聚力抓项目建设、全力保工业增长、合力促民生改善,县域经济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中有进。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34.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0.51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1.86亿元,比上年增长9.8%。三大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3%、60.9%和23.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 29075元,同比增长17.7%。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2.32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农业产值18.71亿元,同比增长 8 %;林业产值0.61亿元,同比增长48.9%;牧业产值11.41亿元,同比增长11%;渔业产值0.16亿元,同比增长7.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8.1%。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69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7.51万吨。全县蔬菜面积12.89万亩,总产量达到15.49万吨。
主要粮油、畜产品产量、牧畜存栏数如下:
产品名称 |
2012年数据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27.51万吨 |
4.4 |
油料 |
3103吨 |
-2.8 |
蔬菜 |
15.49万吨 |
9.9 |
苹果 |
8.95万吨 |
7.7 |
肉类总产量 |
20077吨 |
2.2 |
大家畜年末数 |
5.63万头 |
-5.2 |
生猪年末数 |
20.23万头 |
4.7 |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48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4758台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能力。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 24.11万千瓦,比上年新增0.34万千瓦。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021台;小型拖拉机3145台。农用化肥施用量12.07万吨,农用柴油使用量5690吨,农药使用量111.5吨。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晋星创建、项目到村、争先进位”三大工程,深入开展生态家园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持续改善。144个村全部晋星,建成五星村 19 个,四星村 53 个,三星村62个,13个村进入全市百强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坚持龙头引领、园区承载、集群推进战略,做强做好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全县辖区内完成工业增加值6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4%。年内完成工业总产值24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他工业总产值9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2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重工业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89.7%。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2012年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纱 |
19545吨 |
3.2 |
布 |
2745万米 |
23.5 |
食用植物油 |
1663吨 |
-35.7 |
方便面 |
24748吨 |
22.7 |
机制纸板 |
120899吨 |
19.5 |
水泥 |
202万吨 |
30.3 |
硫酸(100%) |
42196吨 |
43.6 |
磷肥(100%) |
6272吨 |
24.5 |
焊接钢管 |
34943吨 |
4.5 |
火力发电量 |
8483万度 |
-0.4 |
企业效益稳步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不含陕汽、西机、702厂),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7亿元,增长9.3%;实现利税 0.9亿元,增长3.7%;亏损企业 11 户,亏损面为 33.3%,亏损企业亏损额8000万元。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2012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3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县90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4亿元,创历史新高。陕西天柱商砼公司20万吨商品混凝土一期建设、县急救中心等66个项目建成投用。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38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2.18亿元;农户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
第二产业投资持续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47亿元,第二产业投资83.6亿元,第三产业投资8.31亿元,各产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7%、85.8 %和8.5 %,第二产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主导地位。
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力,房地产投资额及增速连续两年出现下降态势。2012年全县房地产投资完成额436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5%。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升。构建交通网络,完善运输综合服务,开通县城3条公交线路,规范出租车辆管理,实施村村通工程,交通运输能力全面提升。年底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51826辆(包括摩托车和拖拉机),其中营运车辆8028辆(包括农用车辆)。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460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9公里。
邮电通信业较好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5798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428万元;电信业务收入3370万元。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0.6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8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4.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8.1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2.5万户。
六、商贸、旅游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品味和品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能力进一步释放。加气站、佳华商厦、天缘酒店、如家酒店等建成运营,为消费品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0.15亿元,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5亿元,增长16.1%。按消费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95亿元,增长1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5亿元,增长17.4%。
旅游开发再创新特色。成功举办了周易文化高层论坛,民俗村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周公庙东区后续建设工程加速推进,岐蔡路周文化长廊顺利建成,西岐民俗村再获“2012陕西十大热点乡村旅游地”殊荣。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3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4.25亿元,同比均增长20%。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实现双增。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21.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4.28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6亿元,同比增长64%;教育事业费支出4.9亿元,同比增长5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亿元,同比增长23.2%。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1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7.9%。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加。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2.87亿元,比年初增加15.74亿元,增长14.7%。其中单位存款22.77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增长11.5%;个人存款98.99亿元,比年初增加12.73亿元,增长14.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2.01亿元,比年初增加2.25亿元,增长7.6%。
八、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安装了62套多媒体教室,新建了5所镇中心幼儿园,实施中小学采暖、校园环境建设等工程,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9所,教职工2366人,在校学生25397人;职业中学2所,教职工178人,在校学生3524人;小学86所,教职工2304人,在校学生21771人;幼儿园47所,在园幼儿1010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8.7%,高考本科上线率74%。
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全年申报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项,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项,县级科技计划项目31项。全年专利申请量 93件,专利授权量 76 件。
九、文化广播电视和卫生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全县专业和业余作者共创作发表书画、摄影、诗歌、小说等文艺作品480余件,成功举办了“龙腾周原、舞动和谐”春节锣鼓社火游演、“感恩之心养育之情”西北地区岐山籍秦腔名家演唱会、喜迎十八大青年歌手大赛等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年末有剧院1个,文化馆2个,城乡文化站10个,公共图书馆 1个,图书总藏量5.2万册。有线电视播出节目达到74套,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8972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8051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5.4%。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医疗资源,加强卫生基础设施投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县妇幼保健院和陕九职工医院顺利完成整合,县医院3号住院楼主体完工,县中医医院住院楼建成投用。镇村两级基本药物配送和使用率分别达到100%和85%。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3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84张,卫生技术人员1697人,其中医生559人。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认真贯彻上级节能减排精神,实施节能降耗项目,关停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057吨,比上年削减11%。二氧化硫排放量3863吨,比上年削减9.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871吨标煤,比上年降低3.82%。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大综合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6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2人;受伤人数75人;直接经济损失89.09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适度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474548人,比上年末增加1723人。全年出生人口3737人,出生率7.91‰;死亡人口2202人,死亡率4.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5‰。
2012年人口数及构成 : 单位:人
指 标 |
年末数 |
比 重% |
全县总人口 |
474548 |
100 |
其中:男性 |
245226 |
51.7 |
女性 |
229322 |
48.3 |
其中: 18岁以下 |
88488 |
18.6 |
18-35岁 |
123175 |
26.0 |
36-60岁 |
183889 |
38.8 |
60岁以上 |
78996 |
16.6 |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2元,比上年增长1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322元,同比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9153元,比上年增长1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25元,增长15.5%。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8%,农村为32.4%。全年辖区内非私营单位职工人均工资33676元,增长8.3%,其中县属非私营单位职工人均工资34617元,增长11.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0823元,增长14.2%。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城乡技防监控设施实现全覆盖,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加强,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为88%。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5970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39万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9004人,全年发放生活保障金3430万元;“五保”对象600人,全年发放供养金271万元。全面推行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2200人,领取养老金人数56025人;城镇居民和少年儿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625人;新农合参合人数 361948人,参合率达到99.8%,年内为657240人次报销医疗费用10866万元,全年大病救助共报销4005人次,报销金额1043.7万元。
注:1、公报数据为年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产值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年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