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亮点工作丨扶风县:“五抓”工作法 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

来源:宝鸡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09 16:00

近年来,扶风县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以“抓阵地建设、抓队伍建设、抓机制建设、抓软件建设、抓服务建设”的“五抓”工作法为路径,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

一、抓阵地建设。建成“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导,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辅助,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网络,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接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行政复议、公证服务、综合服务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构建“城区十分钟、农村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二、抓队伍建设。一是积极整合法律人才资源,从全县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聘用政治能力强、业务能力精、服务能力优的法律执业人员为值班律师,轮流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坐班,为群众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二是组建专业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团队,根据业务特长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实行“准入制”“退出制”“评价制”,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三是加强调解队伍建设,严格把好准入关,坚持优中选优,按照选任程序和聘任条件,通过考核,择优任用。从法律工作者、善做群众工作的基层组织成员、“五老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和德高望重的乡贤、热心调解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中选聘专职人民调解员,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法治素养较高、调解能力突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满足群众对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新需求、新期盼。

三、抓机制建设。以“352工作机制”为抓手,充分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通过下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安排他们每月至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法律服务,鼓励他们每季度定期对“法律明白人”培训、业务指导、现场操作、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法律明白人”的业务素养、工作能力和基层服务水平,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家家尊法学法、人人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四、抓软件建设。一是加强热线平台“规范化”管理。归并整合“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按照统一标准提供“7×24小时”服务,拓宽“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切实当好群众“接线员”。二是开通线上预约办理功能。立足“法治扶风”公众号,设置法律援助和公证专栏,提供咨询、预约、资料下载等服务,让群众少跑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当好群众“信息员”。三是积极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试点工作。综合行政区划、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村情情况等因素,今年将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祥云社区、百合社区、城关街道、绛帐镇、法门镇作为试点,配备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通过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试点收集问题、调整完善、总结经验,形成健全、成熟、可复制的模式方法后,以点带面在全县进行推广覆盖,确保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完成工作目标,构建符合群众实际需要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当好群众“调研员”。四是积极开发公共法律服务app。涵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接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行政复议、公证等法律服务,打造“互联网+农村”模式,实现“线上办”“网上办”“掌上办”,确保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无空白、无死角,切实当好群众“服务员”。

五、抓服务建设。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司法行政惠民实事。一是做群众“贴心人”。为辖区群众印制“法律服务连心卡”,向群众公布司法系统各股室、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办公电话,方便群众随时咨询相关法律问题。二是做群众“暖心人”。积极探索工作新方法,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对行动困难的老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或者上门服务,以“五心”服务换“五星”好评。三是做群众“守护人”。发挥流动“流动司法所”“法治宣传员”作用,发动司法行政干警、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开展入户宣讲,实现线下全覆盖宣传。四是做群众“代言人”。立足“扶小司说法”视频号和居民微信群多层次开展线上宣传及专题普法,不断扩大辖区“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知晓率,提升辖区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