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
今年以来,宝鸡市认真贯彻全省“三个年”活动部署,聚焦“六个提升”,结合实际创新实施100项重点举措,建立完善“八项机制”,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7.4%,其中全程网办率达到8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8.98%,平均“减时间”82.86%。1-10月新增市场主体3.26万户,市场主体总数达到28.53万户,同比增长7.74%。累计25项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在国家各和省级简报刊发、137项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刊登。
一是“领导包抓”推动全链发力。充分发挥市级领导调动资源、调配力量、破解难题作用,建立完善领导包抓机制,对全市“营商环境突破年”100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包抓领导、牵头部门和职责要求。各包抓领导坚持把包抓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事不避难、下茬推进;各牵头部门对承担的牵头任务确定专人跟踪推进;各县区同步建立相应机制,形成了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市政府分管领导包抓、牵头部门专项推进、各县区全面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全市1600余名领导干部包联企业1336户、重点项目2461个,累计协调解决问题1134个。
二是“专班推进”凝聚改革合力。在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专班基础上,分别成立了“一件事一次办”、“标准地+承诺制”、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等8个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涵盖40余个市级部门,最大限度实现集中精力疏堵点、汇聚力量解难题。14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在全省率先上线办理,累计办件1.1万余件,位居全省前列。义务教育招生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网通办”、“零证明”入学、线上一键分班,惠及5个区241所中小学、183万群众。加快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2163.93亩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供应,53宗4262.97亩土地实现“交地即交证”。
三是“定期报告”倒逼问题化解。建立重点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各县区、各部门每月向分管副市长和市营商办、每季度向市政府报告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分管副市长和市营商办动态掌握工作推进情况,针对问题短板和薄弱环节及时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全力以赴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推动工作总体提升。全市税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4.5%,企业开办时间从1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水电气暖报装时间平均压减30%。今年1-10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4.8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四是“及时调度”实现多点突破。各市级包抓领导(分管副市长)强化一线调度、现场调度、集中调度,及时了解工作进展、研究推进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市政府分领域适时集中调度,研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各县区、各部门不断加强对重点难点工作的调度研判,切实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12345政务服务热线(“有问必应、接诉即办”平台)受理企业群众各类诉求37.9万件,办结满意率99.8%;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6895.49万元。
五是“现场观摩”推动以学促干。每季度组织一次重点项目“四看四比”暨“营商环境突破年”现场观摩,通过实地看一看、比一比、晒一晒,不断开拓视野、启迪思路,比学赶超、共同提升,进一步激励全市上下学先进、找差距、增干劲、争一流,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抓重点项目的氛围越来越浓,多项数据指标实现质的飞跃。全市76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29.37亿元,重点项目开工率、年度完成投资率连续3个月蝉联全省第一,高质量项目推进成效评价位居全省第二。
六是“督查通报”层层传导压力。制定《宝鸡市“三个年”活动督导检查评分办法》,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营商办成立5个督导组每季度联合开展督导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项目现场和工作一线进行实地督导并评分排名,对差距较大、推进缓慢的部门和县区予以点名通报,以真督实查推动工作高效落实。今年以来共开展联合督导3次,深入一线暗访26次、调研12次、开展“回头看”5次,督导解决问题100余个。
七是“目标考核”形成争先态势。充分发挥目标责任考核“指挥棒”“比武台”作用,将营商环境突破年考核与全市目标责任考核贯通起来,把“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纳入县区、部门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分值由2分提升到10分,推动各县区、各部门将承担的重点任务纳入内部目标责任考核,把任务细化到岗位,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定期对账交账,强化结果运用,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八是“约谈提醒”直面难点问题。市营商办、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重点牵头单位,坚持对“营商环境突破年”重点任务、重点指标持续跟踪,对工作进展迟缓、达不到序时进度的及时预警提醒;对推进措施不力、工作成效不佳的,及时报请分管副市长进行约谈;对完不成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向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以严格举措倒逼责任落地、任务落实。“八项机制”构建了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效推动了“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不断走深走实,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