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科学素养的提案》(第23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强化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024年4月,省教育厅十六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围绕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做了大量工作,持续完善科学课程体系,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导各地创新教育手段,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等,取得了明显成效。结合您所提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强化职责加大政策贯彻落实力度。
配合市科技局等部门贯彻落实《宝鸡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目标任务要求,以科学普及、教育培训、资源建设等为重点,多措并举,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宝鸡好教育”品牌,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为目标。
二、建立贯穿全学段的科学教育机制。
一是改进课堂教学。严格落实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中小学科学课及相关学科课程。充分发挥科学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项目式、体验式等跨学科学习方式变革,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则上应不少于10%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深度思维。鼓励学校开展创客教育。发挥各级教研部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培育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强化数字赋能,在宝鸡教育云平台等链接科学教育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实现城乡孩子“面对面同上一堂课”,有效解决城乡科学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二是拓展实践活动。落实“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每年开展一次校园科技节,丰富活动形式,覆盖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深度融入科学教育元素,加大优秀科学教育图书保障力度。组织科普专家宣讲团深入中小学校开展馆校合作科学营、企业专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创新精神和报国志向。实施形式多样的系列科学营、科学调查体验、科学影像节等活动,鼓励组织中小学生到高校、企业、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展中小学生科学教育企业行或科学夏(冬)令营等实践体验活动,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三是强化实验教学。按照《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2023版)》要求,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确保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组织遴选实验教学精品课程,拓展科学实验教育深度和广度。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实验的同时,鼓励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各类实验、实践场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和更多的动手机会。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使用安全。
三、盘活覆盖全区域的科学教育基地。
为盘活区域内各类科学资源,实现社会资源与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机对接,市教育局与市科技局、市科协建立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区域内科学教育协同机制。加快推进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发挥好国家、省、市级研学实践基地中科普类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实践创新教育。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资源建设,进一步挖掘图书馆、实验室等校内资源,整合青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资源,不断丰富科技教育内容。结合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加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加强科学精神、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
四、持续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加强考试命题研究,坚持素养立意,增强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减少机械刷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构建以培养学生深度思维,做好科学教育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的教学研究,优化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突出实践和创新。强化中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目标。下一步,宝鸡市教育局将继续坚持兴趣导向和素养本位,加大正面宣传,丰富评价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学校科学教育高品质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宝鸡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指导我们的工作。
宝鸡市教育局
2024年6月24日
(联系人:高 扬, 电话:2790256)